海的温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疑的人来来去去。是,那个货郎今天又来了,还带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
这说的显然是公蛎和毕岸。谁也在关注这个小山村?
胡莺儿眉毛挑了一挑:“他吗?他逃走了。攀着后山走的。明天六月初七,是杜家村一年一次的拜祭之日,辰时一刻,老太爷必定出面主持祭奠。”
前言不搭后语,分明是在回答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但房间里真真切切除了胡莺儿,没有他人。
胡莺儿好久不说话,恭恭敬敬地站着,似乎在聆听什么训诫。过了一阵,她又道:“是,我会留意。”
大门忽然一动,一个黑影鬼鬼祟祟进来,探头看了看,将大门闩上了。胡莺儿瞬间换了一个表情,除去外衣,半裸着斜靠着被子上,眯眼假寐。
男子十分小心,贴着门缝听了一阵,确定无人跟踪,这才蹑手蹑脚进了房间。
走到床前憨厚一笑,小声道:“莺儿,睡了吗?”
公蛎一看,可不是今天下午在动穴里见到的那个提灯笼的人么,五短身材,其貌不扬,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
胡莺儿挑起眼皮看了一眼,赌气道:“哼,还是怕人瞧见对吧?男未娶女未嫁,有什么闲话,就让他们说去,怕什么?”
男子尴尬地笑了一下,规规矩矩在她身边坐下,眼睛却不受控制地乱瞟:“那个……这个……等过了这几天,我便找人提亲,八抬大轿接你过门……”胡莺儿嘤咛一声,故作娇嗔地扭过身去,露出光洁的肩背来。男子顿时双眼放光,嘿嘿笑着扑了上去,上下其手,一顿搓揉。
公蛎忽然觉得恶心,逃一样跳出了胡莺儿家的院子。
若他再偷窥片刻,便会看到另一番景象:男子抱着的只是一个枕头,而胡莺儿不知何时已经脱身,一脸冷漠地远远站着,目光空邃,看着黑漆漆的窗户。
也不知道哪个是祝家,左右看看,到处都是槐树。绕着村庄走了一圈,仍不见毕岸的踪影,不知是没出来还是另外有事。公蛎本打算去找棵大树休息,但中午至今粒米未进,只饿得前心贴后背,见一户人家围墙低矮,忍不住又偷偷翻了进去。
但寻常农户,哪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灶房里只有几个粗面馒头,公蛎勉强吃了一个,喝了几口槐米茶,便准备出去。刚走到窗台下,忽听到上房内一个妇人道:“你说,陶家的丫头,到底去哪里了?”
一个男子翻了个身,哼哼道:“你莫多管闲事。赶紧睡吧。”
妇人似乎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