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权臣摆烂第二十七天 (第1/11页)
千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雨水不仅仅在盛京折返,别的许多处也是如此,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层挥之不去的阴云中。
尤其江淮一带。
放在平日里灌溉作物丰收的雨水,此时成了催命符,每一场雨水落下,伴随着的都是不断蔓延的受灾地区,和越来越多的灾民。
人力救灾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天灾吞噬的步伐。
江淮本就是富饶之地,水路连通与外通商,贸易发达,多出名动一方的商贾富豪,加上十数年内,接连几任江淮刺史都称得上清廉明治,各州县的物资储备已经算极其富裕。
江淮官员的反应也称得上迅速,在灾祸发生的第一时间就预见了物资的重要性,极快地抢救转移了能保住的物资,以便应对水患后续的安置问题。
可即便如此,面对庞大到几乎吞没了半数地界的水患,依旧显得捉襟见肘。
连应对灾害期间的用度都勉强、四处告急,更别说后续的疫病、安置问题了,此患绝非一洲一郡之力能应对,举全国之力或能挽救一二,只是盛京本就四分五裂,徘徊在分崩离析边缘,此事并非说起来如此轻易。
奏折如同雪花一般不断飞往朝中。
朝中并非全然没有反应,皇帝已经派遣了数位赈灾大臣带着赈灾银两和物资人马前往灾地,只是那些勉力募集出的金钱和物资仍旧显得杯水车薪,投入漫长的江河中转瞬就消融了。
随着灾患不断发展,朝中气氛越来越紧张。
大臣们吵来吵去。
从户部吵到工部,文臣武将吵成一锅粥。
要是能吵出个结果也就罢了,可偏偏谁都拿不出个能挽救局势的章程,大多不过是在互相指责,皇帝一问三不知,每个臣子都存了一肚子怨言,无处抒发。
这怨言大半是因为水患,剩下的一半则是对皇帝于朝上的无作为。
先皇、上任摄政王都是铁血果断的主儿。
抛却帝王家那些复杂的权利斗争不谈,无论先皇还是摄政王掌权时,哪怕有一阵子是谢侍郎主掌局面时,朝堂都没有这么松散过。
人心涣散、党系林立纠葛,上个朝比菜市场还热闹。
中流派的臣子们存了一肚子怨气。
不敢明着骂皇帝,就互相指桑骂槐。
嘴巴和视线骂的是同僚,可字字句句,分明意有所指、一语双关。
这些在官场上浸淫已久的大臣,阴阳怪气的功夫不知磨练了多久,简直张口就来。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