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浪子回头金更坚 (第3/6页)
马逍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一个浪子决定回归家庭、回归事业时,男性的魅力才会真正显现,人生的格局才会真正打开。
三
其实,韦应物根本没什么选择出路的余地,想要有尊严有人格地活着,只有靠自己的真本领重新进入仕途。
道路千万条,入仕只一条:读书。
从此,长安城中少了个任侠浪荡的富二代,多了个静下心来钻研书本的年轻人。
鉴于自己知识水平有限,韦应物戒了酒,坚持足不出户、鲜食寡欲,读书前必先打扫书房,再在书案边焚上一炉香,随即进入苦读状态,边读边思,很快就学有所得。
与此同时,为了恶补曾经不屑一顾的科考知识,韦应物还在太学报了个临时补习班,专攻考试题目。
沉迷学习日渐消瘦的韦应物逐渐发现,读书不但能增长见闻,还能磨炼意志。他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得失成败,什么叫修为担当;他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沉静,越来越知道旧日的时光是多么荒唐。
他从来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也会爱上学习,爱上写诗;他更没想到,日后自己居然会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成为与王维、孟浩然齐名的诗坛明星。
安史之乱是国家的大不幸,却可以说是韦应物的大幸。
正是这场大动乱,让浪子不得已回头,并脱胎换骨成一个全新形象。
没有人生的剧烈变动,就不会有韦应物的自强不息,大唐诗坛也会损失一个伟大的诗人。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韦应物顺利实现再就业——任洛阳丞。这是他完全凭借个人努力辛勤耕耘后收获的果实。
与再就业同时起飞的,还有韦应物的诗作。默默研习好几年,他的诗作如井喷般不断涌现。
由于人生经历不同,韦应物并不具备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不具备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派那种描写塞外壮美景色的豪情,甚至虽与王维等人同属山水田园诗派,对于山水景色的刻画,也没有那么深邃,或像王维那样禅意绵绵、天高云淡。
他的诗作风格和曾经静心读书、自我反思的经历密切相关:他并不注重词句的雕琢、对仗的精准或是音律的和谐,而是完全将个人某时某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最自然古朴的词句展现出来,避免浮华以及情绪上的波动,真正剩下的,只有作者内心的清幽、自然。
比如他这首最著名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