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框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孔融父亲孔宙去世时,年仅十三岁的孔融“哀悴过毁,扶而后起”,悲痛到需要人扶才能站立。后来孔融还曾因母亲生病而辞去官职,全心全意照顾母亲。
其次,孔融的一些言论被误解为不孝。他曾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但这并非否定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而是对当时社会上过于形式化、虚伪的孝道的讽刺和质疑,毕竟当时汉朝实行“举孝廉”。
举孝廉重在德行而非才能,一些人为了获得举荐而弄虚作假以博取名声,如《后汉书·许荆传》记载,许荆的祖父许武故意在分财产时给自已少分,使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被举孝廉,然后又当众宣布自已的本意,以获得更大的声誉。
举孝廉到了后期,被举荐者往往成为荐者的故吏、门生,形成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地方官为了自已的利益,会荐举能为自已所用的人,导致“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逐渐演变为门阀士族的形成,士族集团垄断了举孝廉的名额,寒门子弟难以通过这一途径进入官场。
而且孔融认为孝是双向的,如果父母不把孩子当亲生孩子来看,子女就没有必要对他们尽孝。
孔融的兄长孔褒的好友张俭被通缉,孔融毫不犹豫地将其收留。事情败露后,孔融、孔褒和他们的母亲争着承担罪名,一家人都争着替罪赴死。
孔融被曹操以“不孝”罪名处死,其实更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曹操曾下禁酒令,孔融却信反对,称“喝酒是人的美德,由来已久”,还举例说尧不喝千杯没法使天下太平,孔子不喝百盅就称不上圣人,认为酒对治理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虽然好像有点扯。
孔融还反问:“我也听说历史上有的帝王,因为好色亡国,但为什么从来没有人禁止人结婚呢?”
曹操攻打荆州时,孔融讽刺曹操“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被郗虑告发。
曹操的儿子曹丕私纳袁熙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讽刺说“武王伐纣,以妲已赐周公”,暗指曹操和儿子抢老婆。
孔融主张帝王所在千里不封侯,妄图增强汉室的实权,限制曹操的权力。他还上表撺掇汉献帝收回皇权,这直接触动了曹操的底线。
曹操提出恢复肉刑,即施加于罪犯肉体的惩罚,包括黥刑、劓刑、刖刑、宫刑等,汉文帝认为太过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