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因恐王法而退缩,玄奘起誓自己宁愿“向西而死”,绝不为活命而东归,再次孤身上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穿越险阻:出关之后在国家边境的沙漠中孑然前往天竺,经过各国烽火台时险些被戍边将士用箭射中,在校尉王祥之的维护下才继续安全向西。在横渡沙河,经过荒无人烟、干旱缺水的险境之后,终于到达高昌,受到高昌王热情接待和挽留。
继续西行:玄奘谢过高昌王的款待之后,坚决辞行,高昌王为玄奘重整行装,并为他准备了二十四封信,让玄奘转交给此次西行将途经的二十四个国家的国王,帮助玄奘打通在西域的道路。玄奘经此一事后辞别高昌向天竺西行,因高昌王的帮助,到达西域后诸国都对玄奘以礼相待,还受到了很多国王的盛情款待。
到达印度:631年玄奘到达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他在那烂陀寺师从106岁高龄的住持戒贤学习,前后听戒贤讲了《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学习婆罗门教经典及各类梵书,在那烂陀寺五年的受学过程中,玄奘备受优遇,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
名震印度:玄奘在印度期间,还着《会宗论》三千颂,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学说;和正量部学者般若多辩论,着《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应东印迦摩缕波国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着《三身论》。641年,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五印18个国王、3000各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在这场大会上,玄奘一人面对数千位印度佛教学者的提问,无一例外全都对答如流,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持邀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
3。成果
带回大量佛经:贞观十七年即643年,玄奘载誉归国,带回如来舍利150粒、金檀佛像7尊、经论526筴共计657部。
促进文化交流:他将自己西行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十二卷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对唐朝时期西域边境的风土人情,为之后唐朝开拓西域领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于后世研究古代印度以及佛教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推动译经事业:归国后,玄奘拒绝了唐太宗入朝为官的邀请,主动提出开始译经工作。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