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初战 (第2/7页)
谢大海42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察,航拍照片虽然模糊,但毕竟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战术了,营地的基本轮廓都展示出来,一目了然。
他们发觉这个营地被大山围绕,但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出口,其他地方山高林密,不适合大部队行动,重型装备更是难以运输。
所以,45师到了指定位置,三个主要出口各派一个团把守,但都没有立即发起进攻,而是部队开始驻扎,搭起一顶顶的军用帐篷。
军车运来一批批的水泥沙石,用以修建碉堡。
黄伯皎要求:每星期一个连必须添筑一个碉堡,对构筑碉堡执行不力的,“定以军法从事,决不姑宽!”
敌军的这些行动都展现在刘钧的高空摄影机下。
游击队的营地,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形。
从来到营地开始,刘钧就要求魏政委组织一批工匠,按照刘钧提供的图纸,围绕着方圆10公里的半径,夜以继日,里三层外三层构筑了防御阵地。
在几个制高点,还专门修了地堡以及防空阵地,各地堡都连接了电话通信,与地面指挥的联系保持畅通。
特别是防空阵地,一共设了6个阵地,整整18挺高射机枪,只要敌飞机盘旋低空轰炸,6个方向的高射机枪就能形成交叉火力,将敌机击落。除非敌人出动两万人的部队,轰炸机投放重型航弹才会对营地构成威胁。
何况刘钧不会让敌人肆意进攻游击队营地的,他有多种办法给白匪军沉重打击。
游击队现有的12门82毫米迫击炮分成3个小队,刘钧带领这些迫击炮小组,已经在几个山头构筑了迫击炮阵地,对15个重要区域分区进行试射,标定了各个区的射击诸元,把坐标确定,并作好了记录。
在离阵地前沿的地方修建了许多非常隐蔽坚固的炮兵观察点,每个观察点都有电话相通,直接连接到指挥部。
前世的炮兵不像现世的,可以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c41数据链、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等,可以做到指那打那。
刘钧让用的是人肉打炮的老办法,因为游击队是守方,守株待兔,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用土办法有时也很有效。
黄伯皎的部队进驻阵地后,开始修筑阵地和碉堡,他们欺负红军没有平射炮。按要求,这些碉堡都是用钢筋水泥修建的,十分牢固,
现在的大卡车主要是运送建筑材料。
江西的山多,通往敌军主阵地的基本是山路,有一段长约3公里的U型盘山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