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府上家大业大的……不然就留下吧,”又压低了声儿,“说不定也能安慰安慰太太小姐们……”说着朝那伤心的胡人女子努了努嘴。
杜老夫人一声叹息,抬头道:“也罢,留下吧!杜管家!”
“在!”
“去库房领二百两白银赏给这位小嫂子。”
“是!”
三嬢嬢下山的时候步子轻快多了,虽说心里还是有遗憾的,二百两银子跟黄金千两比,差是差远了,可就是二百两银子,她三嬢嬢活到这岁数也没见过,再加上从女娃身上私扣下的那项链,说不定还能更值钱呢!
川江下游,“风影”号上,且说那奥伯伦活了三十有五,却从未和婴孩打过交道。船上除了他就只有一个学徒,也是男子,他们想不出这娃儿有多大,需要吃什么,一直到停泊沪城前,就每日拿牛奶和燕麦糊喂她,而这孩子竟也吃得欢实,不但如此,每天还笑嘻嘻的,淘气得很,给这枯燥的航行带来了不少乐趣。
一上岸,奥伯伦赶紧去邮政署分别给宜州和渝州两地的码头都发了电报,告知“风影号”上发现女婴的事。接下来他在沪城待了一周,两封电报却像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回音。
奥伯伦有所不知,当时的大旗王朝正处于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前夕,各路势力为了不同的利益纷纷揭竿而起,而“反洋”正是这其中的一股暗流,尤其是在渝州开埠后,长江上游这座城池的门户一开,若没有凶险川江这道天然屏障,洋鬼子们的坚船利炮恐怕早从这里开到广袤的中西部地区了。
而作为第一艘自营轮船“风影号”的洋船长,奥伯伦早已被那股势力盯上,他的两封发给川江沿岸码头的电报,也早被拦截。
一周后,奥伯伦等不了了,他抱着女婴,叩响了离静安寺不远的圣玛丽修道院的大门,他在大旗的朋友——同样是来自英吉利的玛丽安嬷嬷接待了他。那一天,他将女婴托付给了玛丽安嬷嬷和这座闹中取静的修道院。
“看上去有一岁了,”嬷嬷接过女婴,看着她闪烁异彩的瞳仁,这个孩子和当地的孩子有点不一样,“你该给她取个名字,一个丹华国名字。”
奥伯伦沉吟片刻,“这里的人给了我一个丹华国姓氏‘令狐’,她就也姓‘令狐’吧,孩子是在‘风影号’上发现的,她的名字……就叫‘令狐影’。”
奥伯伦这一走,便走了许多年。
三年后,曾经的大旗王朝湮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这片深沉而多舛的土地经历了连年征战,进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