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洛阳之行(1 / 2)

侠行水浒 毅铭情 2567 字 9个月前

洛阳之行始于当年的约定,三年前赵不凡曾在龙王庙答应黄裳会尽量参加洛阳大会,如今他有那个空闲,自然不打算失约。

按照他原本的计划,此行是分为两路,林冲的老丈人张教头、穿云箭史文恭和操刀鬼曹正带武艺高强的庄客代表聚贤庄参加,协同扈三娘、折月芝、朱琏走河北西路和河东路去洛阳,而他则南下大名府汇合卢俊义与燕青,但折月芝不愿意,硬要拉着朱琏跟他走一路,他犟不过折月芝,便由得两人跟着。

因为时间有些赶,所以他是快马加鞭赶赴大名府与燕青汇合,彼此许久不见,自然有些激动,一番问候之后,燕青便不满地埋怨。

“你怎的才来,洛阳大会已经开始一个多月,再晚些时日,还有什么热闹可看,若不为等你,我早就抵达洛阳。”

“不用着急!洛阳大会要持续三月,前两月多半是用于各方豪杰结交和叙旧,真正的重头戏都在后面,我才不信人人都那么准时,天知道路上会不会耽搁,去得早也没用,我哪有工夫凑热闹!”

“你确实很忙,但我可是大闲人,此去本就为了看热闹,早知道是这样,我就不该回信答应与你同路。”燕青没好气地说。

赵不凡没有接他的话,转而问道:“师傅在哪儿?”

“师傅要去会老友,看你迟迟不来,便先行出发了。”燕青的语调仍然蕴藏着浓浓怨气。

“行!行!行!我们这就快马加鞭!风一般赶赴洛阳!”赵不凡笑着调侃。

燕青白他一眼,回身招呼身后的文士:“许老哥,你可还有需要带的物件,倘若没有,我们便直接上路。”

“我就一把剑、一套换洗衣物和些许碎银,没有多余物件,随时能动身。”背着利剑的文士笑说。

赵不凡早前以为他是卢府的家丁,没有太在意,眼见燕青唤对方许老哥,不由询问:“小乙哥,这位是?”

“诶呀!你瞧我!”燕青自责地拍拍额头。“许久不见你,我心里太欢喜,竟忘了介绍。”

燕青急急退开两步,令赵不凡与文士正面相对。

“许老哥虽然声名不显,但兵法武艺样样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晓,且熟知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等各族语言,堪称文武全才,而且他深晓天下地理,曾游遍名山大川,堪称活地图,早些年还曾考中武状元,只因不愿贿赂上官才不得重用,后来便辞官隐居,我与他性子投缘,时常来往。”

文士听到燕青如此夸赞,立时笑着抱拳:“赵将军莫要听小乙胡说,鄙人许贯中,仅是不得志的武人,因为读过些书,如今以教书为生,常听将军大名,仰慕已久,恰巧前些日子听燕小乙说将军要参加洛阳大会,便厚着脸皮同行。”

赵不凡含笑回礼:“小乙哥虽然玲珑了些,但眼光毒辣,性子也高傲,阁下能得到他真心敬服,必是当世人杰。”

“将军过誉。”

许贯中明显不喜欢客套,赵不凡便没有再多说,只顾招呼众人起行。

从大名府去往洛阳有好几条大路,可以先过黄河,也可以先往西行,由于赵不凡与聚贤庄的人约好在隆德府的上党县汇合,因而他带着众人往西。

沿途闲聊的时候,赵不凡发现许贯中确实很有本事,其人不仅武艺好,而且识进退、明义理、懂权谋、知兵法、有文采、善政务,完全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两人一会儿谈论兵法战阵,一会儿交流文章策略,彼此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不少东西,许贯中很钦敬他,而他也试图把许贯中招揽到麾下,但许贯中没有立刻答应,直到临近上党,思虑多日的许贯中才主动策马赶至他身旁解释。

“赵将军!承蒙阁下抬爱,多次盛邀鄙人去往北疆任职,鄙人并非不愿,也不是故作矜持,实是心有顾虑!”

“有何顾虑?”

“将军志存高远,必能成就不世伟业,但大宋的情况,将军自当比在下更为清楚,假如将军在外统军御敌,连战连克,却被奸臣在后谋害,甚至遭到陛下反对,将军会如何自处?”许贯中目光灼灼,显然很重视答案。

意识到他在顾虑什么,赵不凡暗暗感叹:许贯中才智出众,但谨慎而惜身,事事都要为自己考虑退路,能委以重任,却不能在危急时刻指望他不顾一切。

虽然略有些失望,但赵不凡知道人无完人的道理,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有鲁智深那等舍己为人的义气,因而不是特别在意,很快就笑着回说:“奸臣能做到,良臣为何不能做,他都要陷害我,我便不能陷害他么?他能只手遮天,我又何尝不能?”

许贯中从没听过如此言论,立时惊得目瞪口呆,待回过神来,他忍不住放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