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 (第3/6页)
尼尔·盖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家更安全,嗯哼?”
莫里森犹豫片刻,随后又匆忙补充道:“我们穿过一家青年旅社,去了一处地下的……嗯……”他有些忘词了。“储存水的地方。是希律王时代的遗迹。他们在地下储藏雨水,以防它蒸发。一百年前,有人乘着小船穿过耶路撒冷的所有地下水道。”
那个他想不起来的词语在意识的边缘徘徊,就像是字典上的一个窟窿。它有两个音节,C字母打头,意思是地下深处的蓄水处。
“那,下次再聊。”邻居说道。
“行!”莫里森说。
西斯一片葱绿。沿平缓的坡地向上,间或出现一株橡树或山毛榉,栗树或白杨。他想象伦敦是一个分裂的世界,在那里,伦敦被十字军征讨,沦陷又被收复,然后再度沦陷,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
他想,这或许并不疯狂。或许裂缝正深深地存在于彼处,又或者天空低得足以令人听到上帝对先知说话的声音。只是,再没有人驻足倾听。
“蓄水池<small>[3]</small>!”他大声说道。
绿色的西斯变得干燥、金黄,接着热气开始灼烧他的皮肤,仿佛打开了烤箱的门,好像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 * *
“我脚痛。”德洛莉丝说着,接着她说:“我要回旅店。”
他们的导游露出了关切的神色。
“我就是想把脚搁起来一会儿,”德洛莉丝说道,“今天走了太多路。”
他们刚好经过著名的礼品商店“基督监狱”,里面出售各种纪念品和地毯。“我得回去泡泡脚。你们俩别管我,继续走吧。午饭后再来找我。”
莫里森本想拒绝,但他们租了这名导游一整天的时间。导游肤色很深,饱经风霜,但笑起来的样子却天真无邪。她带他去了咖啡馆。
“这么说,”莫里森问,“生意不错?”
“暴动之后,”她说,“我们见不到太多游客了。”
“我太太德洛莉丝一直想来这儿,看看神圣的古迹。”
“我们这儿有很多。无论你信什么教,这儿都一直是圣城。我一辈子都住在这儿。”
“我想你一定很希望人们能把那些矛盾都解决了。”他说,“呃,各种冲突,政治上的那些事。”
她耸了耸肩。“对耶路撒冷来说不算什么。”她说,“人们来到这里,人们相信某些事情,接着他们彼此攻击,以此来证明上帝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