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曲微茫 (第3/37页)
吴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被改建为督署,成为两江总督[8] 驻地。汉王府东部依然沿用为织造局,专事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称为江宁织造,既是织造局机房工场,亦是织造官署所在。因原址为汉王府,时人习惯称其为汉府织局。
清初顺治年间,江宁织造监督官均由清廷内务府[9] 派驻,一年一换,不设专衙。至康熙二年(1663年),改由内务府派员久任,衔名初称“驻剳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为正五品官员。
织造官既成为常驻官员,便要新置衙署,官署地址选在利济巷大街总督署对面,正堂悬有大匾一块,名为“黼黻文明”[10] 。正式成立的江宁织造署除依旧统辖汉府织局外,另下辖两处机房:一处是倭缎堂,位于花牌楼,原址为明开平王常遇春宅邸;另一处神帛堂位于满城,即明皇城北安门内。
从官署及扩建机房之选址,便可见清廷对江宁织造之重视。时人揣测内中缘由之关键,应当不是宫廷对织锦[11] 需求剧增,而是江宁织造所织之云锦[12] ,最受西藏及蒙古王公贵族青睐。当时中国南方未平,且有三藩坐大一方,清廷须得交好蒙古及藏人,以保西北边界安宁,而云锦恰能投其所好,无疑是最好的馈赠礼物。
第一任江宁织造郎中为正白旗包衣阿哈[13] 曹玺,因妻子孙氏曾担任康熙皇帝保母[14] 而受到皇室宠幸。曹玺既是内务府上三旗包衣,被选派为首任江宁织造郎中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自康熙二年(1663年)上任,便再未挪过窝,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病卒于任上。
图清江灯织局地点图图中标示 1.清初江宁织局所在地(明“汉王”府)。南面产织书友“尚方华衮”牌坊所在地。2.“竹桥小织造”,前身为明代的“供应机房”,入清以后为“江宁织局”的局外机房。3.为清初江宁织局的“倭缎织造机房”,具体地点在今三十四标细柳巷口。4.为乾隆三十三年后清江宁织造街署所在地。
曹玺死后不久,康熙皇帝亲下江南。此为康熙生平第一次也是大清皇帝首次南巡,足令天下震动。彼时江南有流言说,曹玺死得蹊跷离奇,康熙南巡与曹玺之死大有干系,但真相究竟如何,无人得知。
康熙皇帝至江宁后,即令曹玺长子曹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以缵公绪。曹寅自十六岁起便入宫为康熙銮仪卫,后被提拔为御前二等侍卫[15] 兼正白旗旗鼓佐领,久在京师任职,直到其父曹玺病重,才奔赴江宁视疾。他在御前行走多年,康熙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