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姜小沫惹祸上 (第7/12页)
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伸手的就递上一张,然后告诉围观的人们:“说是白送,却有三不送:小孩子不送,他用不上;聋哑人不送,他不能给我传名;僧道不送,我不结那个缘。您看这位大哥问了,除了那三不送,在场的有一位送一位吗?说白送也不能那么送,因为人多送不过来。真有心要的,您先接我一张小纸条,不多不少整三十张。咱只当品品君子,吓唬吓唬小人,本来十文钱一粒的千金丸,凭纸条一文钱一粒,您买一粒我送一粒!”
用江湖上的话说,卖千金丸是“前棚”的买卖,讲究“圆黏把点”,说白了就是把人拢住了,凭着一张嘴,让人家心甘情愿地掏钱;再一个是“后棚”的生意,认准一个老实巴交、伸脖子等着挨刀的阔主儿,避开大庭广众,引到偏僻之处,施展开“翻纲叠杵”的手段,千方百计榨取对方钱财,真有那心肠歹毒的,一捋“黏啃条子”口沫横飞,将病原病理说个一清二楚、头头是道,非把这位“空子”蒙个倾家荡产不可。姜十五本身是唱时调的艺人,一向清白本分,犯法的不做,犯禁的不吃,撂地卖千金丸已觉愧对师门,饿死也不肯做坑人的“后棚”勾当,所以说平时赚那几个钱,勉强刚够糊口。
江湖艺人四海为家,凭着两条腿,没有去不到的地方。有那么一次,姜十五来到开封府大相国寺撂地。头几年黄河决口,大相国寺成了一片汪洋,洪水退去之后,大殿塌了,院墙倒了,香火也断了,却成了江湖艺人的一块宝地。南来北往的各路“老合”,走马灯似的到此做生意,终日里人头攒动,百艺俱全。
姜十五落脚在附近一个车马店,这里住了不少闯江湖卖艺的,其中有一个唱弦子鼓的女艺人。老家在直隶三河,也就十八九岁,身材高挑,长得白白净净,鹅蛋脸樱桃口,两个元宝耳朵,水灵灵一对秋波杏眼,梳着两根黑漆似的大辫子,辫子梢儿上的两根红头绳好像两簇火苗子,一下就把姜十五给燎着了。这闺女本来跟着她爹一同卖艺,她唱大鼓书,她爹弹三弦。前些天她爹病重去世,没了弦师,她的大鼓也唱不成了。姜十五交朋好友,看见个穿白戴孝的姑娘成天在车马店里跟着忙活,免不了问上几句。跑江湖的闺女,可不跟大家闺秀似的。两个人又算同行,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彼此就熟络了。跟姑娘一聊才知道,她会的书还真不少,整本大套的《杨家将》《薛家将》《呼家将》,这叫“三碗酱”,江湖上叫“万子活”,没几年苦功夫唱不了,《小寡妇上坟》《老鼠告猫》《劝人方》《郭巨埋儿》之类的小段更是张嘴就来。姜十五艺多不压身,弹得一手好三弦,俩人就搭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