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笔记 (第3/5页)
二兵科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趴在楼梯间的铁护栏上,我准备在这里等待吴林禹回来,先询问他的意见。
隔壁是张大叔和志娃的房间,门正开着。张大叔将防盗门的门锁破坏掉了,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门锁。想到就要离开这里了,我突然想进去转转。推开门,暗淡的光线下,屋内的事物不是太清晰。
但能看见客厅里有张桌子,桌上摆着木制的棋盘,以及凌乱的象棋子儿。王张二叔就经常在这张桌子上下象棋,我也来玩过几次。
空荡荡的水泥墙上,也能看清张大叔带回来的那块牌匾。上边儿用毛笔字写着“慎独”。
跨过客厅,我随意走进了一间卧室。卧室里差不多都暗了,因为张大叔自己做了一布窗帘,窗帘拉过来,傍晚时的光线就更透不进来了。
但卧室里还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模模糊糊的瞧见,窗帘边上有一套桌椅,角落边有长方形的床垫。我走过去摸到椅子,坐了下来。桌子上边儿堆着好多书,好多本子,有些乱。这肯定是张大叔的书桌。
正前方有一个翻开的本子,上边密密麻麻的写着好多字。这会是什么呢?张大叔的日记?怀着疑惑,我推开压着本子的一本书和钢笔,抓起本子凑到眼前。但光线实在是太暗,钢笔字潦草、细小、密集,我实在是辨认不清。刚准备带出去看时,我又在桌上的书堆中摸到一支手电筒。
推开开关,终于亮起了灯光。我将手电筒架在脑边,按着本子阅读起来。
这有些像是日记,但更像是张大叔自我记录的思绪备忘。
闲来无事,今天我又翻阅了一次《理想国》。粗略读完,使我联想起很多,联想的内容,大都是关于这座城市的未来。在我们这群人的努力之下,这座臭气熏天的城市,稍微变好了一点。在还没有其他人加入这里之前,是该好好坐下来思考一番了。
几千年前,在遥远的欧洲,在那个还是以城邦为单位的时代,这位哲学家就思考得更远,将自己对理想城邦的构想,倾注于这本著作之中。这位哲人,将社会总归为一起,将城邦人民划分为了三个阶级,分别是护国者、卫国者和劳动者三个阶级。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有些笼统。但是,这位哲人,恰巧窥见了构造社会中的最重要一层——社会分工。
一个社会的构成,商品经济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分工。这是显而易见的。
《理想国》刚开卷,就围绕着“什么是正义”的对话而展开的。作者柏拉图,就借苏格拉底之口,在解释他对“正义”理解的同时,又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