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1 / 2)

醉囚的诗文杂言 醉囚 4234 字 10个月前

来BJ的第一天,早上下了火车就随着班级一起去了前门大街,第一次来BJ的我,已经兴致勃勃了,随时准备好参观这十几天来的第一个景点。

大巴司机在路边停好车,我们过了马路,再走了百多米的样子就来到了前门大街这里。

与我想象中的前门大街相差还是太远了,虽然保留了大多数传统店铺,但增加的其他新兴店面却让我感觉难受,前门大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总长有一千多米,我走了八百多米,一直走到大牌楼那里,就开始往回走。

我们先是从南门大街的主街开始游览,墙面恁新,和我想象中有些灰白惨败的感觉不一样,这也许是翻新了吧。整体颜色呈现灰蓝色,灰色偏蓝的墙砖,灰黑色的瓦,青砖灰瓦就是这前门大街最好的描述吧。

主街大道上铺设的一块块整齐的大理石砖,从中轴往两边对称分布,两边各自有一条贯穿整条主街的电车轨道,但是直到我们离开也没看见有电车开过,只有听晚走的同学说,还真有人坐在那个电车里,像个傻子。

主街两边有间隔些许距离种植的树,大概有三米的高度,我不认识树种,但是同行的同学说,这是白蜡树。

过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大水缸,有些有在喷水,有从中间往四周喷的,有从四周往中间聚拢。

主街上很多店铺,有名牌,快餐,还有很多像是“张一元”,“中国书店”“包子铺”“全聚德”等一些老店,我们是一群走马观花的游客,除了热爱拍照的同学在不停地留念外,像我这种就仅仅满足于拍摄完作业要求的照片张数。

主街两边有许多分支,我和另外三个同学一起行动,从大牌楼那里折返,拐入一个小巷子里,巷子里有许多小店面,贩卖一些丝绸围巾,老北京布鞋,老BJ酸奶和一些木质珠串。他们几个进去逛了逛,什么也没买,珠串倒不是很贵,不过的确不适合他们几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小巷子里保留的“古迹”比主街上的要多,青石板铺成的道路,间隔着的井盖,都显得保留的韵味多些。

在小巷子里七拐八拐,拐了出来,回到了大街上,于是我们就往主街上的另一个分支走去,每个分支街都有一个名字,我们去的是鲜鱼口美食街。

鲜鱼口是在主街的第二个连接处,转了好久,才找到。

鲜鱼口里面都是饭店,大同小异,站在门口揽生意的服务员操着一口方言,声音洪亮,我们几人本是兴致盎然的奔着美食去的,可是见到价格后兴致缺缺,因为我本身就不够有钱,稍微规划后,不太够今天一顿,而且,毕竟景点内,食物所卖就比较贵了。

在鲜鱼口美食街转了一圈后,也没有心情去其他街道了,六个人实在是走得累了,就近找了一家快餐店,随意吃了一点东西。

下午便一同乘车去了天坛公园,我们应该是从北门进去的,天坛公园里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圜丘坛,不是祈谷坛,不是回音壁,而是那天坛前两排已经橙黄艳艳的银杏。

两排银杏如同两条金黄巨龙,枫叶是鳞片,银杏支便如同骨架,撑起一条直挺挺的龙。

从远处看,两边银杏中间,祈年殿如同一颗龙珠,整个景色就仿佛二龙戏珠。

从旁边小路走近祈谷坛,买好内场门票,我和几个同伴分了几组,各自寻景,其实就我看来,宫廷建筑的感觉都普遍差不多,无外乎雕梁画栋,红墙金瓦。

等到真正走近观察,那种从远处观看的随意感就远远比不上,走近后,有一种来自于心灵的震动,祈谷坛作为祭祀皇天,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其自带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

我和同伴拍好照,为了不再感受到这种令人敬畏的气息,我们转向了回音壁和圜丘坛,回音壁是围住“皇穹宇”的圆形院墙,据说在“皇穹宇”前的三块青石上拍掌会依次听到一、二、三声回响,所以这三块青石被称为“三音石”,而我在游览的时候走马观花,又哪里注意到了这些,甚至连“皇穹宇”到底有没有那三块青石,我也不知道,我真是个不称职的游客。

看完“皇穹宇”,也是参观完了回音壁,我们就往更南向的圜丘坛走去,圜丘坛是皇帝祭天的地方,高数米的大圆台,从回音壁这边走过去,直接走上台阶,登上圆台,竟还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四周汉白玉的扶手,摩挲着一粒粒如沙一般的感觉,就像是历史尘烟,缓缓消散于岁月之中。

参观完天坛公园后,我们便随车去到了住宿的地方,是一个位于三环的酒店。

游览了一天很是累人,又加上坐车有一两个小时,洗完澡便沉沉睡去。

来BJ的第二天,就去了天安门和故宫博物院。

大概是从八点钟出发的,从住的地方出发到天安门开了蛮久吧,我一上车就靠在前座睡着了。到了天安门广场时,坐在车上看到的都是人头攒动,从广场经过,到了可以停车的地方,我们才能下车,转过了几个路口,从地下通道走过,我们踏上了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真的人山人海,我们十点左右到的,可游客还是热情高涨,而且,我看到一大部分都是老年游客团,也许能在有生之年来到BJ看到天安门,是足以慰藉自己情怀的事了吧。

进入广场后,班上就分散活动了,我稍微靠近天安门,便感觉到那如同高山大海般的磅礴气势,天安门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和“中国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文字,正与天安门城楼的恢宏大气相称相应。

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但我觉得来了BJ,不去天安门也非人杰。

我们进去后,首先去了午门,午门里面办了一个“千里江山”的画展,班上一个对于山水画有所了解的同学为我和另一个同学作了讲解。

我虽然也知道一点点,但不过是个连半吊子水平都不是的家伙,在她面前,的确自惭形秽。

从午门城楼下来,就以中轴线为基准,从太和殿游到御花园,一直到神武门,仅仅能够拍摄一下外观,因为游客实在太多,也幸得如此,那皇家久久不散的巍峨气势均匀分摊之后,我所受之气不过一丝。

宫廷风格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黄瓦红墙,门前屋檐下的斗拱结构精妙无比,上面各种美妙的图案雕画,犹如画龙点睛一般。

由于人山人海,我们一行三人就没作多停留,匆匆拍完照就赶赴下一个地方。

当走出神武门的一刹,心里却是莫名的失落,曾经威武皇家,如今也只是供人参观的景点罢了,曾经拥有的巍峨气势,也再无震慑之感。

下一个景点去的是中国美术馆,一楼是墨骨油画李秀实大师的画展,将中国传统水墨画法融入油画当中,画面奇特,注重墨线勾勒,与一般油画有强烈分别。

但是对于大师的一些用水墨画法画的实景,我却是觉得一点也不好看,我明白是我才疏学浅,也许我的审美与大师不同,但是大师毕竟是大师,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他用笔笔触,画面构成和传达出的意境体现,虽然我不喜欢其中的一些画,但是从其中能感觉出那画中的凄凉,高兴,和一些无奈,还有那种壮志难酬和终遂我愿。

参观完中国美术馆,就在门口集合,集合完了之后,便乘车去了BJ的南锣鼓巷,路上同车的一个缺了下门牙的大叔就稍微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南锣鼓巷,我能记得的也不太多,当时也没有注意听,就记得一个“非”字形的巷子,但其实很多地方都是这个样子,就来BJ第一天游的前门大街,其实也是这种形状,一条主街,一些分支街。

实在是因为一天走累了,我和两个同学就从进街到出街就直接折返回来上车休息了,这个地方已经无法提起我的注意了。

第三天在中国科技馆,从古希腊科技文明,到中国古代科技,再到现代科技,我最有印象的就是地动仪和浑天仪了,浑天仪和地动仪就和曾经在教科书上见到的一模一样,浑天仪有大大小小十来个圈,以此转动,从而观察天象,五个支撑脚皆是云龙盘架。而地

动仪呈一个圆鼎的样子,八条铜龙直踞而下,口中各含一颗龙珠,龙口下对应着一只铜质蟾蜍,张大着嘴,欲接住龙口微微轻含的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