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新的营救任务2 (第2/6页)
谢大海42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送红军俘虏到赣州一事是南昌行营一手安排布置的,因为国民党军和地方势力在原中央苏区滥杀群众的种种罪行,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国际也有一些国家提出抗议。。
这次押送红军俘虏到赣州一事就是配合这个指导思想的,说明国民政府不是滥杀无辜的。同时,妥善处理红军俘虏,也成了国民党改变形象,争取民心的重要一环,他们已组织媒体、记者在赣州等待,准备做一番文章;
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这500多红军俘虏都是16至18岁的,在他们看来,这批小红军思想单纯,通过在赣州、九江感化院的工作,说不定能够转化过来,一箭双雕。
可惜王营长并不知道里面的用意,心里不乐意,但命令还是要执行。
出发前,团长给他调来一个装备有3挺重机枪5挺轻机枪的加强连,说是以防万一,归他使用。加上王营长的部队装备的2挺重机枪和10挺轻机枪,火力强大。
不过,团长特别强调,这次押送不能虐待红军俘虏,保证将他们安全地送到赣州。
这个时期的公路说白的就是简单的路,路面要么是碎石,要么是烂泥。这些红军俘虏全部用绳子绑着,步行速度自然不会快;押送的士兵也是负重,走在烂泥路上,也是怨声载道。
王营长及营副、连长们倒好,坐在大卡车上,起码不用费脚力,但也被车颠得要吐,一天也只能走二十公里。
这样走了三天,押送队伍到了一个叫桐子坳的小镇,王营长看到大家疲惫得不得了,决定在这过夜。
这个小镇有一个很大的祠堂,可以安置几百号人,只有一个大门进出,所以王营长决定将红军俘虏全部关押在里面,押送的士兵围着祠堂扎帐篷,晚上四周点上篝火,士兵们轮流值班。
押送队伍出发后,刘钧派出的侦察兵装扮成樵夫就一直跟随队伍,刘钧给他们装备了一台15瓦的小型军用电台,随时报告敌情。
押送队伍为一长龙,打前头安排了2辆军车,上面架着一挺轻机枪,每辆车还有15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全部装备冲锋枪,车箱还放在一挺重机枪;中间是红军俘虏,另外3辆军车跟在队伍后面,上面坐着带队的军官,车箱里装载着重武器及弹药,粮草,帐篷等。
第二天傍晚,林策及其他几个战士均打扮成红军俘虏,携带手枪神不知鬼不觉分别混进红军俘虏的队伍里。因为这批红军俘虏大多是红五军团的士兵,林策甚至见到几个他的兵,战友相见,哭成一团。当林策把营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