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1 / 2)
第238章
“更何况儿臣之前不是与父皇提起过的科举制度吗?”
“当日后大秦开办科举制度的时候,难道就不能打破传统,非要沿着自古流传下来的规则吗?”
“在儿臣看来,那些所谓的之乎者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反倒是大秦律例才是立国的根本,只有通晓这些东西,日后做官时,才真正能够体悟到百姓疾苦。”
官僚制度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很多时候连考试都免了,直接走马上任,统统是内定好的。
这种挖门盗洞走上仕途的人,上任后必然会动脑筋,先将自己交出去的好处赚回来。
而后还要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然后再次孝敬背后的人,他才会有机会再进一步。
周而复始,凡是入朝为官的人,他们的眼中根本就没有百姓,有的只是富贵荣华。
“说的不错,做官不为民做主,还不如回家抱孩子,免得坏了吾大秦名声!”
自己想的果然没有错,同样一个问题,在这小子口中,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
“父皇,待日后巴清夫人对外销售书籍的时候,您也可以放出一些风声,待朝廷举办科考的时候,题目有很大可能会是大秦律例中的内容。”
之所以强调这么一句,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间的百姓们,能够重视大秦律例。
虽然大秦律例中有很多的漏洞与不足,但对赢不凡来说,那些根本就不叫事情。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的好,首先就要将那些墨守成规的老思想推翻,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会有创新。
“这个建议不错,在学大秦律例的同时,也不会将其他文学放下,很好!”
朝廷只需要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而大秦境内的学子们,只要他们有心入朝为官,必然会将自己的心思投放到大秦律例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