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少林第八铜人 九把刀 5652 字 2024-02-18

乳家村村口,七八张板凳围着一个说书老人。

老人摇着扇子,讲述着这二十年来不断重复的老故事,从历史性的三国到江湖性的大唐奇侠虬髯客,从遥远的东周刺客列传到前朝的杨家将,村子里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就跟昨天、前天、过去的每一天一样。

一条干瘦老狗摇着尾巴坐在老人脚边,舔着老人的断脚处。

一个约莫十六岁的赤脚男孩抚摸着老狗黄毛稀疏的颈子,趁着老人喝水歇息嗑瓜子的时候,为老人补充几句故事里没说清楚的精彩处,例如杨五郎如何在少林寺木人巷中领悟出伏魔棍法,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最后终究流落何方等野史,让老人的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赤脚男孩打五岁起就喜欢听老人说故事,对所有故事的每个环节、忠孝节义的精神了若指掌,也是老人的好朋友。男孩有个奇特的名字:七索。

老人十五岁就中了秀才,也是乳家村百年来惟一进过临安城的读书人,见多识广,是村里备受敬重的长者。但读太多书却没为老人带来官位与财富,六十多年前蒙古人灭了南宋,易朝为元,在私塾教书的老人被侵村的蒙古军将斩断了腿警告,此后只得在村口说说故事,不准再教人念书写字。时局不稳,对元政权最没有威胁的莫过于无知无识的乡愚。

“字可以不会写,书可以当柴烧掉,可是那忠孝节义、为国为民的侠心是定要代代相传的。咳,有句话说,时势造英雄,七索,你说是也不是?”老人看着小孩们,露出残缺不齐的断齿笑着。

每次老人问七索这个问题时,就代表今天的故事已经到了尾声。

“非也,真正的英雄在任何时代都能突围而出,绽放光芒,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这个意思。”七索拍拍老狗的背,与老人一搭一唱。

“为什么呢七索?”老人摇着扇子,此刻的他好想吸口旱烟,可惜烟草大都被征进京城了,得省着点抽。

小孩们眼睛骨碌碌转动看着七索,等待着七索每天都会讲的一个答案。

“因为英雄无所畏惧,即使时不我与,英雄也能逆天而行。”七索说得慷慨激昂,“当黑暗笼罩大地,一切了无希望,所有人都慑服在有所不为时,英雄已随时准备好领导那些只能被领导的人,强横地与历史背道而驰。”

“简单说,顺风吹不出真正的强帆,所有美好的事都是勇气所致,无关巧合啊。”老人笑眯眯地说,看看两只断腿,看看七索。

老人的故事说完了,孩子们也散了。

只剩下七索与老狗,还有殷红叹息的夕阳。

“老师傅,赶明儿我就要上少林寺啦。”七索怜惜地看着半盲的老狗。

这条老狗可说是老人相伴十三载的亲人,同样在这个时代苟延残喘着。

“这时节,我瞧少林寺也不会是什么好地方,七索,你还有爹娘要奉养。”老人还是不赞同七索一直以来的向往:到少林寺习武求艺,练得一身好功夫行侠仗义。

“老师傅,难道你说的那些故事都是假的吗?”七索在夕阳下随意挥舞着拳脚,那是他想像中的少林伏虎拳。

七索从小就干惯农家粗活,虽然外表略瘦了些,但身子骨很健壮,胡乱打起拳来还算赫赫生风。

“真的英雄,哪里假得了?”老人叹道。

这孩子听他故事长大的,还常常巴着他扯些荒诞不经的江湖传说,全村子就属他跟自己最有缘分,因此老人也偷偷教七索习了几个汉字,只是不让人知道惹上无谓麻烦。而今天这个孩子终于下定决心要上少林寺习艺,自己难道能阻止得了他?

“我的爹娘有我五个弟弟照顾,行了,以后我闯过少林寺十八铜人阵下山,劫富济贫时自然会给我们村子多一点银子,光宗耀祖一番。”七索单手倒立,笑嘻嘻地说。

一个女孩气冲冲地跑来,对着倒立的七索一阵痛骂。

“七索!我刚刚去你家听你爹说,你明天就要去河南那什么鬼少林寺拜师学艺,是或不是?”女孩气得全身发抖。

“是!”七索觉得女孩言语乏味。这不是早就说了又说、提了又提的事吗?

女孩是与七索相同年纪的青梅竹马,叫红中,两人从小一块玩到大,整天打打闹闹,一会吵一会和的,就跟村子里每一对将来要成婚的男女一样。

说起七索跟红中的名字,要从两人母亲的兴趣开始说起。七索的母亲跟红中的母亲,都是农忙之余会黏在一起的牌友,七索母亲怀孕时打麻将,门清哩咕哩咕单吊七索,当时七索的母亲就发愿,如果自摸到七索,孩子的名字就叫七索,以为纪念,于是她真忍耐了三轮,终于海底捞月自摸了七索,将同桌牌友的鸡蛋瞬间赢光。

至于红中她娘也是一样,欠一张红中就门清大四喜,结果一个自摸下来,肚子里的小女孩就叫定了红中。

那两次打牌不只是同一天,且还是在同一雀同一风里和出来的,这两小无猜可说是从肚子里就开始要好,有默契得过分,村子里的人早就认定他们的事了。

“为什么一定要去!待在村子里好好养鸡种田牵牛不行吗?”红中怒道。

“如果一辈子都有鸡可养有牛可牵我也愿意待着,但臭官兵不晓得什么时候又会来村子搜刮啊!男儿志在四方,天下英雄出少林,当然要往少林闯一闯!”七索翻了好几个筋斗,脸都翻红了。

“那你带我去!”红中大叫。

“少林寺数百年来都没收过女弟子,也不会为你破例啊红中。”七索感到好笑。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红中脸开始青了。

“什么时候闯过十八铜人阵、木人巷就下来啊,如果有幸考进达摩院进修少林七十二绝技,那就会再晚个几年啊。武功这种事是急不得的,有道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你以为大侠想当就当啊?”七索嘴巴讲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

或许自己就是传说中超有悟性,骨架百年难见的习武奇才,在短短几个月里就能尽窥少林武学?

七索不禁面有得色,老人所说的江湖传说里就有许多这样的天才,例如前朝在广东大海如蝗万箭下,只身营救张世杰的独臂侠张咬,率丐帮死守青州围城的丐王齐天果。自己说不定也能罗列其中。

“七索,你要想清楚。”老人终于伸手进衣袋,捞出一卷干瘪的烟草。

“要、想、得、清、清、楚、楚!”红中气得全身发抖。

“人生可不是在打算盘。”七索拍拍红中的头,这两年来原本高他半个头的红中已被他追过,还反输他一个拳头的高度,“当大侠如果很简单,那就一点意思也没了。”

红中无法反驳,却仍旧是生气。

“老师傅,等我下山后闯出一番大事,你就有新故事可以说了,而且故事里的主角还是你一口调教出来的大英雄呢!”七索看着夕阳,豪气地说。

“七索啊,江湖险恶,你又这么爱乱用成语,一不留神讲错话,命就没了。”老人叹气,老黄狗傻愣愣地看着七索。

“要当英雄,就得拿出像样的东西来赌才行啊。”七索咧开嘴,笑得很自在。

夕阳跟老人一样没有回应,因为七索还是个孩子。

一个怀抱着江湖侠义梦、充满乡下人美好无知的孩子。

**********

“七索,路上小心哪,可别丢了路。”母亲紧紧捏着七索的手。

“既然决定要磨练,碰到苦头就得咬紧牙关硬撑下去!”父亲扛着锄头。

“七索,别再乱用成语啦!”说书老人告诫。

“知道啦,这就叫祸从口出、童言无忌!”七索颇为兴奋。

挥别了说书老人,娘与爹抓了两只已生不出蛋的老母鸡给七索后,七索便躺在运送碎谷的牛车上,打算一路搭着便车到河南嵩山脚下。

其时乃元朝至正三年,蒙古人的铁骑征战四方所向无敌,灭南宋已逾六十年。在这酷吏贪官横行的时节,要抓两只鸡当习武的束之礼可说是极不容易,七索很了解爹娘疼爱自己的心意,也感激弟弟妹妹们分担农忙重务让他无后顾之忧,全为了一圆自己的梦想。

说起来自己真是自私,但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七索也没挂碍这么多,只要习得上乘武功,即使只当个小侠也能回馈乡里,让爹娘大大露脸一番。

嵩山为五岳之一,由两座群山组成,东为太室,西为少室,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坐落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因武技扬名于世约始于隋末。当时少林十三武僧应秦王李世民之邀参加讨平王世充的战役,十三武僧凭借超凡绝艺活捉了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逼降了王世充。胜利后论功行赏,少林被赐与大量的田地、银两,并赐“立僧兵”、“酒肉”等荣宠,自此少林武功便扬威天下,各路英雄莫不崇仰。

换了好几趟运粮载谷的牛车总算行经五乳峰脚,七索便提着两只老母鸡跳下,赤着脚走上通往少林的千级阶梯。听说书老人提过,这阶梯有一千九百四十九层,若是无法一口气走到寺门口,就表示身子太差还是别进少林为妙,免得误了自己也拖累少林招牌。

七索这农村孩子别的没有,精力倒很旺盛,干脆拔足往上跑去,一面观察脚底下的踏石痕迹。老人说,少林和尚每天得来回阶梯挑水十次,直到两肩平稳、下盘凝练、两桶井水滴水不漏后,始有资格挑战十八铜人阵下山,也因此石阶上都是众僧日积月累踩踏出的痕迹。

“奇怪,就我一个人在跑,没见着什么挑水僧啊?”七索狐疑,看看前方,望望后面。只有将阶梯环抱住的苍穹松林。

正当七索怀疑老师傅所说的少林武僧训练方式是否真实时,一个简陋的测字摊大剌剌地摆在阶梯中央,写着“字字真金”四字的破布绑在一个竹竿上。

旗杆有气无力随风晃动着,这摊子简陋得连张破椅破桌都没有。

识字的七索忍不住停下脚步。

一位中年大叔蹲在摊子旁大树下吃烧饼,一看见七索便笑呵呵地挥手招呼。

“小兄弟,上少林学武功啊?”大叔一身落魄秀才的模样,却掩藏不住眼里的点点聪明。

“是啊。”七索打量着大叔。

“瞧你一个人,光提着两只鸡,实话劝你一句,还是别瞎学什么武功了,把鸡留着祭自己的五脏庙吧!”大叔并没有起身,满脸的烧饼芝麻。

“怎说?两只鸡难道不够学费吗?”七索好奇。听说学费只是个表象,毕竟和尚吃素不吃鸡,鸡等于是送给寺方、再由寺方转送给山下贫苦佃农的礼物。

“区区两只鸡,那些臭和尚哪看得上眼?当我算命的费用倒堪堪足够。”大叔嚼着烧饼哈哈大笑。

此时阶梯下方传来嗨呦嗨呦的喘息声,远远的,一群庄稼汉抬着一顶大轿子踏着阶梯,大轿子的帘布是掀开的,有个大胖子在里头摇着扇子,一脸热得发晕。

大叔赶紧将吃到一半的烧饼放在树下,起身拍拍身上的土屑。

“客人上门!”大叔笑嘻嘻地迎轿。

七索从没踏出离家十里的地方,就是仗着乡下人胆子粗大直闯嵩山少林本寺,但七索知道还有很多细微的有趣事情并不能从说书老人的故事里知晓,于是提着两只老母鸡,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测字大叔与大胖子怎么个交际。

“公子爷,上少林学武功是吧?”大叔堆满笑脸,躬身挡住轿。

“是又怎样?滚一边去!”大胖子不耐烦地说。

“瞧公子爷体魄壮健,进少林学武功不出三月必能尽得七十二绝技真传,扬名江湖自是在所难免,所以小人斗胆一问,爷是否要趁早起个吉利的、响亮的江湖诨号呢?”大叔深深一揖。

“吉利的、响亮的江湖诨号?”大胖子略感不耐。

“是啊,如果公子爷在江湖上闯出一番事业,却没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让江湖豪客们传诵,岂不可惜?”大叔嬉皮笑脸的,标准的江湖术士模样。

大胖子扇着风,随手甩落一锭银子。

银子在大叔脚边喀喀打转,看得七索两眼发直。

“言之有理,赏你一锭银子,说。”大胖子拿起身旁餐碟里的葡萄吃着,七索早跑得喉咙干渴,看见吃都没吃过的西域葡萄,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敢问公子爷的名字是?小的要知晓爷的生辰与字姓,好起个匹配爷的雅号。”大叔弯腰捡起银子揣入怀中,笑眯眯地站在字字真金的旗杆旁。

“大爷的名你耳朵配听得吗?难道看我面相就不能起?”大胖子怒道,丢了一粒葡萄在测字大叔的脸上。

大叔也不生气,真端详起大胖子的面容来。

大胖子自顾自吃着葡萄,四个抬轿的汉子正好借机喘息。

“爷,您身形宽大有降龙伏虎之势,身坐四人之轿有富贵之尊,出手豪气更非等闲之辈……”大叔拍马屁的表情已练到出神入化,继续说,“就叫做,金轿神拳钱罗汉,既响亮又有出场的气势,爷觉得如何?”

大胖子满意地点点头,将一串葡萄摔在地上。

“看不出你这穷算命的也起得出这么有钱味的名字,走!”大胖子拍拍手,四个挑轿汉子扛起重轿,吆喝着往少林寺走去。

这四个汉子着实好脚力,七索暗暗佩服。

算命大叔捡起地上的葡萄,笑嘻嘻拔了一串丢给七索。

“吃吧,瞧你渴的。”大叔说。

七索也不客气,连子都狼吞虎咽吞进肚,心想这葡萄真是好吃得要命,将来当上了云游四海的大侠,可得到盛产葡萄的西域逛逛。

七索吃完葡萄便要走了,算命大叔躺在树底下乘凉,看来是要睡上一场。

“大叔,你留胡子会比较老谋深算一点,再加把扇子装修门面,羽扇纶巾嘛!”七索打量着大叔,转身就要上阶。

“言之有理。”算命大叔看着七索手里的老母鸡,好心道,“既然你免费给了我建议,我也不妨送你个好听的江湖诨名,就叫做……”

“不了,你刚刚起的名字很难听,不得我心。”七索哈哈大笑。

“不收银两的名字听听无妨吧?”大叔伸了个懒腰,将斗笠盖在头上。

“多谢,但还是不了。真正大侠根本不需要拉里拉杂的诨名。”七索认真道,一边提着两只鸡踩着石阶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