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俞次辅没有于谦那么没脑子,就如现在,在群臣面前,在虽然看似是和朱鉴一起支持东宫早日出阁。
但是不要忘了,在刚刚这帮大臣没来之前,俞次辅可是早早的就摆明了反对幼军的态度。
所以很多时候,坚持原则和明哲保身,其实也不那么冲突嘛!
果不其然,看到俞士悦是这个态度,一旁的于谦轻轻朝着他点了点头,显然十分赞同他的表态。
和有小心机的俞次辅不同的是,于少保向来是一个行动派,所以自然不会让老友一个人承担天子的的不悦。
因此,他俞士悦说完之后,于谦也紧跟着上前,道。
“陛下,次辅大人所言有理,东宫出阁之期,早定比晚定要好,不仅能安朝局民心,更能彰陛下恩义,迟迟拖延之下,朝堂必有诸般流言,妄议天家,有损陛下圣德。”
“且各衙门各项准备,靡耗甚众,不宜久拖,故臣以为,当于三月春猎后,为东宫行出阁之礼,以定储本,安天下!”
不得不说,于谦的态度一向干净利落,哪怕如今兵部正在推行整饬军屯的大政,极需要天子的支持,于少保也没有丝毫的迟疑。
所以说,每个人其实都在用自己去衡量别人。
于谦是实打实的坦荡君子,在他的心中,一码归一码,就像他不会因为别的大臣在某件政务上给他使过绊子,就在其他的事情上找回来一样。
他同样觉得天子不会因为他支持东宫出阁,就减少对整饬军屯的支持力度,所以事实上,这才是于谦每次直言不讳的缘由所在。
那么,天子真的如他所想的这般吗?
提前甩锅
御座之上,朱祁钰看着底下诚恳的于谦,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
所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于谦自然是端方君子,正因如此,在很多的朝事当中,他往往会只看原则, 不看对自己的利弊。
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在于社稷家国有利,缺在有时候,的确有些讨人厌!
但是,这并不代表于谦不聪明,相反的,他能够身居此位, 无论是对人心局势的把握,还是聪明才智,都不输于任何人。
正因如此,他才越发令人钦佩。
这样的人,诚然是社稷柱石,家国宝器,但却始终不可倚为真正的心腹。
事实上,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一世的于谦,虽然功劳没有上一世大,但是顶撞他的次数,却要比上一世多得多。
这是最让朱祁钰感到无奈的地方,他很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局面,不是于谦变了, 而是他变了。
前世的他, 固然励精图治, 但是, 宗室继位,总是不免会有些任性和放纵, 虽然没有宣宗皇帝那般胡闹,也没有朱祁镇那般闹腾,但是荒唐任性的事,也是有的。
往小处说,他那时在经筵上,曾掷钱于地,命大臣拾拣,以为“赏赐”,往大处说,一意孤行,急匆匆的更易储君,都是明证。
所以那个时候,于谦很多情况下,并不会向如今一样对他直言不讳,屡屡顶撞,反倒是会好声好气,循循善诱。
当然, 这是好听的说法, 不好听的说法,就是连哄带骗, 把他往正道上引,至少让他不要在许多关键国政上胡闹。
反倒是这一世,朱祁钰经历了百年风霜,更加明白了一个皇帝该有的责任和操守,能够真正做到治大国如烹小鲜,时刻谦虚谨慎的对待每一件政务。
如此一来,于谦反而是更加露出自己的本性了。
他这个人,不怕被罚,也不想要赏,能够让他在意的东西,是家国大义,社稷稳定,是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而这些,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磨合之后,于谦实际上已经笃定了,是朱祁钰不会拿来冒险和任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