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三百斤的样子,宴席上给他们吃得少,东家太太后来又让先生们一人带几个回去,好让先生们的家属也能尝个鲜。
如此算下来,分给他们这些先生们的有百余斤,太太那里据说还剩的有几十斤,那天被吃掉的红薯应该不到一百斤,结果却让这位柳先生如此遗憾,感慨损失了可栽种几亩地的种薯。
这让玄隐先生感到有些疑惑。
“几十斤红薯就能培育出几亩地的苗?”
想到东家太太种的近四十亩红薯地,也就九百斤左右的种,要不是当时的时间已经有些晚,没时间等到第四茬藤苗真正长起来,要不然,他们还能得到更多的苗,高显点头道。
“嗯,这红薯的培育,与我们现有的作物培育方式不同,每一棵薯种培育好后,会生长出好几根藤苗,每根长藤都能剪成多截,每截都是一棵苗,能采收三四茬苗。”
再结合红薯的种植不挑地,不依赖水的优点,玄隐先生忍不住感慨道。
“此物实在神奇,能找到这一奇物,泽济天下苍生,太子殿下贤明,实乃功德无量!”
这话让高显听得有些心虚,虽然红薯确实是从另一边运过来的,可是这些红薯是根据东家太太给的信息,才在海外找到并带回,也是东家太太提供的培育及食用方式。
如此大功,如今却被安在他的旧主名下,旁人不知,他自己心里却很清楚这一切,即便是东家太太不愿要,主动送给他们的,每每想起或是提起,高显仍然感到有些惭愧。
掩饰性的喝口茶后,高显才回道。
“太太那边还种的有几十亩,能收好几百石红薯,她早就有言在先,为感谢书院里的师生,为那片红薯地做出的贡献,到时会给每人送上二三十斤做薯种,即便如此,剩下的仍有许多,适当吃些,不妨事。”
这些红薯种刚从海外带回时,陈凤琪就已经惦记着想要吃,好在她还记得那些薯种得来不易,及时让人给种下去了,没值得吃。
如今栽种了几十亩,能收获几万斤,她能忍住不吃才怪,不敢多吃,是因为她知道,红薯是粗粮,吃多了会不舒服。
承诺送给一期师生的红薯,以及可能会给二期师生分的薯种,就是陈凤琪身为一普通百姓,能为红薯种植的推广,做出的最大贡献。
随着昭告红薯现世的这份邸报被遍传各府县,迅速在民间掀起巨大的议论,无数人都在打听这件事情的真假。
能亩产十石以上的作物,乃是亘古未闻之事,再加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