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疑片刻,朱英说道:“爷爷,关于此次,孙儿觉得宜快不宜慢,这把田九成慢慢逼到绝路,到时候整个陕西,怕是都要被蒙古人给清洗一遍了。”
“现在火药司那边,已经可以产出大量的火绳枪了,火炮对于陕川边界来说作用不大,尤其是在山林之间。”
“但是火绳枪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出很好的效能,所以孙儿想向爷爷请旨,组成火统卫,进过训练后,前往陕西平反,应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听到大孙的话,朱元璋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而是在心中开始思索,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现在的朱元璋,有着很丰富的军事经验,以往的多数战争,都少不了他的运筹帷幄。
这次的事情,显然也是如此。
在朱元璋看来,现在的田九成人,虽说是声势浩大,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群乌合之众。
将其消灭,是必然的结果。
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损失大小的问题。
强行攻占险地,则意味着大明许多精锐,就要丧失在这上面。
这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
现如今大孙提出来的火绳枪,倒是让朱元璋觉得,或许可行。
“现在火药司那边,已经造出了多少火绳枪了。”朱元璋询问道。
朱英回道:“到目前,应当已经突破三千支了,待大军出发时,四千支火绳枪,当不是问题。”
“对于火绳枪枪的人选,往前的火统兵们都有不错的经验,只需要少许的训练,就能熟练的掌握。”
朱元璋点点头,深谙火器的他对于这些自然清楚。
不过很快,朱元璋就问道:“既然准备择日出征,依照大孙看来,此次的主帅,当是选择何人。”
朱英闻言后,心中开始快速的思索起来。
首先排除的,自然就是凉国公蓝玉,甚至是包括整个淮西武将集团。
因为现在的淮西武将集团的功劳太多了,而朱英目前,需要快速扶持一个能够和凉国公蓝玉等人,可以抗衡的存在。
一番思索后,朱英沉声说道:“孙儿认为,十七叔当是不错的人选。”
:日渐消瘦的朱允炆
现在的蓝玉等人,自然是朱英强烈的拥护者,可以说,他们的利益,已经完全跟朱英捆绑在一起了。
但对于朱英来说,却是不这么看的。
即使蓝玉等人再是拥护自己,朱英也非常明白,他们的功劳,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了。
就像是蓝玉,目前已经是公爵,若是还不断的立功,再往上是什么?
那便只有亲王的册封了。
朱元璋封了很多王,但都是死后追封的,象征意义更为重要。
若是朱英依赖于蓝玉,在军事上大用蓝玉等人,那么等到后期,蓝玉再立下功劳如何?
所谓功高盖主,便就是就这般了。
这也是为何,朱英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太过于接触以蓝玉为首的武将勋贵们,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距离。
在治安署,治安厅,治安司这些部门中,大部分使用淮西武将集团的人。
连蓝玉的侄子,都被派了出去。
总共有两万多人,其中三千多的官职,全是蓝玉一系。
包括下面的衙役队长,基本上也是淮西武将集团的人,在册立名单的时候,朱英就将这个权力,全部交给了蓝玉。
并且暗示他,好东西,就给自家人。
得到暗示的蓝玉,哪里会客气,自然是上门求的都给了。
很多千户都自愿前往。
毕竟,就现在大明的普遍意识,即便朱元璋大肆杀贪官的情况下,依旧是觉得当官要比当兵好。
而且聪明人可不少,都能看出来,现在的大明越发的安定起来。
那么武将立功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就算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也明白和平年代,武不如文,兵不如官的道理。
这般下来,大量的中层将士,都报名了。
很多没被选上的,也都是后悔不已,最后还是劝说还有下一批,这才稍稍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