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摆摆手:“别扯了,有没有还是两说呢,五年行军,怕是走了上万里之遥,现在还没个音讯,连状况都不知道。”
朱棣听着这玩笑话,却不由得有些深思。
如果真有那地界,去那边当个藩王,确实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天高皇帝远的,还真不用再担忧大明这边找麻烦。
在三王返京的路上,朝廷已经定下政策,开始对去往东胜神洲的海上航线进行打造。
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把虾夷那边定点。
一道令旨下去,朝廷这边的队伍就已经出发了,各类准备建设驿站的物资也在筹备,准备向着虾夷岛进行运输。
没人会觉得虾夷可以反抗大明,毕竟倭国都已经败了,人数更少的虾夷只不过是囊中之物。
按照朱英的计划,带去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驿站的建造所需。
抵达虾夷后,建造的队伍会顺势继续乘船北上,寻找合适的驿站位置。
这次朝廷动用了蒸汽铁甲舰五十艘,小福船三百艘,全力打造海上航线的驿站。
因着上次运送远征军的关系,这几年来对于北境的地图,也基本上探查得差不多了,直接抵达白令海的路线,大致也有个基础的规划。
等着驿站的位置敲定下来,就是由小福船开始运送石炭,保障蒸汽铁甲舰航行所需。
在规划上,这是一条从南京出发,直接抵达白令海峡的路线。
而根据大明内阁的合计,将会是五亿宝钞的预算。
:远征军的返回
北境,品仁纳湾。
这里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方内海处。
在当初五万远征军出发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年时。
朱英就下令大明在这里建立了单独的站点。
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远征军返回的时候,能够节省掉许多麻烦。
前来的船舰,都是东海水师。
当年送远征军的时候,就是在这个位置停靠,然后远征军开始步行。
按照朱英的要求,东海水师轮流派遣船只在这里驻扎,两个月一次轮换,保障此据点有足够的粮食,人员大致在百人左右。
“不知道朝廷为什么要在这里设置一个驿站,咱们兄弟的运气是真不好,碰到了冬季。”
“我整个人都快要冻麻了,却还要在这里巡逻。”
“在这样的地方,真就跟是流放一样,还好再过一个月就能回去了,还能赶上正旦。”
冰天雪地里,两名士兵正在巡逻。
说话的叫严春,他旁边的是本家兄弟严良。
“咱们运气已经算不错的了,回去还能过个正旦,下一批来的可就惨了,只能在这里过年了。”
“诶,其实我也不是很想回去过年,多发半月饷钱呢,拿着这钱多好,每次回去,都要应付那,应付这的,还是在船上舒坦。”
严良随口回道。
两人一路边走边聊,一直走到了一处山坡上。
在山坡这里,插着一面大明旗帜。
两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旧的旗帜收起来,然后把新的旗帜挂上去。
或许是因为昨晚的风雪太大,旗杆已经被吹倒了,两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重新弄好,并升上旗帜。
“咦,我眼睛不是花了吧,怎么看到远处好像有人过来。”
严春看向远处,下意识揉了揉眼睛。
“是真有人,十多个人,快,火绳枪戒备,该死,风雪太大了,火绳可能会点不着。”
“把弓箭拿出来,这些可能是附近生活的蛮夷,我们才两人,怕是对付不了。”
严良看得仔细,对面十多人,身上都披着各类兽皮,头发凌乱,明显不是好相与的。
而就在两人戒备的时候。
远方的十多人看到升起的大明旗帜,变得惊喜若狂。
而这些人,正是五年前的远征军。
其中带头的,是当年大明军事学院的优秀学子,王天路。
“快看,那是咱们大明的旗帜,我们到了,终于到了,哈哈哈!!!”
“五年,整整五年了,没想到我真的还能回来。”
“走啊,快走啊,去到营地,我们就能有吃的了。”
“兄弟们,坚持住,马上就要到了。”
以王天路为首的十六人,在这个时候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气,向着旗帜所在的地方快步过来。
“来人止步,何方人士,速速报上名来。”
“此乃我大明之驻地,胆敢擅闯者,休怪我大明将汝等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