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谁敢得罪人(2 / 2)

但是这活终归是得有人干,所以朱元璋看着下面的这一帮大臣们,希望有人能够出来真正的为君父分忧。

这时候,户部尚书梁清标站了出来,对朱元璋说。

“陛下,这等事情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得罪皇族的差事,无论是给个什么爵位还能大得过宗室吗?他们若是怀恨在心,基本上不会让这个施行政策之人有好下场的。”

朱元璋知道这是天大的实话,点点头问梁清标说。

“按照梁爱卿的意思,这个政策虽然能够提出来却无法推行下去,是否如此?”

朱元璋这话虽然柔和,实则却像绵里藏针,梁清标当然是能够听得出来,他现在也并不害怕了。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等到问道自己头上再说干不了,到时候不仅是丢人受处罚的事儿。

“陛下,臣愿意接下这个差事,但是并非为了爵位赏赐,只是想要为君父分忧,这个事情自然推行下去,有利于千秋万代财税收入,臣是户部尚书,理应为这件事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实,朱元璋对这些大臣们都非常了解,所以他知道梁清标平时也是一个比较圆滑取巧的人。

没想到他竟然能够迎难而上,接下这样的一个差事,自然让自己也算是刮目相看。

“既然是这样,咱就封你为忠义侯,你当为朝廷典范,在家乡修建牌坊,表彰忠臣之心。”

梁清标瞬间就郁闷了,自己说好的呢,只是出来表个忠心,并不想着真正的立什么牌坊,所以他还是想要推辞。

但是朱元璋却是一锤定音,不让他继续多说什么。

要知道,在大明时代立个牌坊可不是个小事儿,说明此人无论是道德文章还是政绩功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就连开国的这些侯爵伯爵们,很多人也没有享受这样的待遇,梁清标出来说了几句便宜话,就能够被赏赐如此厚重,很多人心中多少也是有些泛酸的。

这时,朱棣忽然站了出来,环视了一眼周围的大臣们,然后向上施礼,对朱元璋说道。

“儿臣启奏父皇,对于降爵袭封这样的事情,应该算是千秋万代的功业,不过,刚才说了,九边重镇的王爵可以世袭罔替,儿臣以为,燕王一脉不必如此,若是有我的后代不听从朝廷的旨意,便是与我作对,定不容饶。”

说完之后,他又转眼看向了刚才被委以重任的户部尚书梁清标。

“梁大人,我首先要恭喜你,如今你被陛下封为忠义侯,乃是朝廷的堂堂侯爵,这件事情一定要好好的推行下去,而我会支持你把这件事办完。”

得到了燕王朱棣的鼓励,梁清标自然是异常高兴,他觉得刚才站出来说这几句便宜话,实在是说对了。

不过朱元璋看到朱棣这样的表现,心中也非常高兴,说明这个儿子可是识大体,顾大局。

而且他也知道,朱棣和朱涛的感情非常之好,如今能够站出来这样说,也有这个原因在内。

“不必多说,你是九边重镇之王,为朝廷有大功在先,不必降爵袭封,爵位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