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之十六:交换 (第1/4页)
谢大海42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支40毫米火箭筒和一门107毫米火箭炮摆在苏军顾问团眼前,参加的除了刘钧外,还有志愿军部队的代表。
刘钧提出的用这两款武器与苏军交换的建议,在内部引起了争论;有的首长说好不容易自己研制出这样的大杀器,没道理卖给别人;也有的首长说,这两款武器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别人拿去研究,很快就可以仿制,还不如用它换一些我们急需的装备。
最后的意见是:这两款武器出现在战场上,苏军不可能不看到,如果他们高层提出要求,我们不可能不答应,还不如主动与他们接洽。
这个事既然是刘钧提出来的,上级就让他负责跟苏军谈判,部队派出人员参加。
法捷耶夫咽了一下口水,眼前的这支火箭筒,有点类似国内的RpG-2,但是又有点不像。而107毫米火箭炮,短小精悍,黑幽幽的炮身,上下迸发着一种强大的气息。
一名志愿军战士用卧姿和立姿给他们演示了这支40毫米火箭筒的发射。
“嗖”的一声,声音不大,长长的炮弹拖着尾焰飞出炮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向靶位,那是一块2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
“轰”的一声,标靶被淹没在爆炸的浓烟和火光当中。
很快,他们将这块钢板吊了过来。
只见正面一个圆孔,而后面则有溶化的金属溶液,可以想象,当这枚穿甲弹打穿钢板时,形成的金属溶液喷向坦克舱内是一个怎么样的情景。
这可是200毫米的均质钢板呀。
既轻便,又容易操作,双人单人都可以,一个士兵可以背4发炮弹满山跑。
顾问团的人员基本是军事专家,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款火箭筒的特别之处,特别是它的穿甲弹可以打穿现世所有坦克的正面装甲,军事价值不可估量。
现在世界上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国都有海量的装甲部队,想到对方的钢铁洪流,大家都在拼命找对付的办法。
这款单兵火箭筒,出现的不正是时候吗?
而那门107毫米火箭炮,虽然只试射了一枚火箭弹,但可以想象这12管火箭炮弹同时发射的恐怖火力输出,最重要的是,由于它可以拆卸,分解后几名士兵就可以扛着行军,机动性强,走哪打哪。
这个时候苏军的bm-13型16管132毫米火箭炮,也就是后来称为“喀秋莎”的火箭炮,还必须由一辆吉斯151运载车辆负责运输,这就注定必须依靠公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