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戎马半生,对军事和兵法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在看到萧寻送来的战报之后,还是被萧寻这份周密的计划给惊艳到了。

计划的第一步是藏兵。

萧寻将三万战兵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的一万战兵在运粮队进入沮县之后,和运粮队互换,以运粮队的身份离开沮县,但实际上却在半路离开,在距离阳平关六十里的地方驻扎。

为了避免被刘备派出来的斥候发现,萧寻下令这一部分战兵只能携带干粮、腌肉、草料和水,在外驻扎期间,严禁埋锅造饭,不能发出任何动静。

为了保证这一万战兵的粮草补给,运粮队返回的时候,都会携带一部分粮草送过去。

也正是因为萧寻如此安排,就算刘备将斥候探查的范围扩大到了五十里,却依旧没能发现萧寻在外面驻扎的这一万战兵。

第二部分也是一万战兵,不过他们和运粮兵互换身份之后,不需要在阳平关外驻扎,而是在沮县以西驻扎,同样是不能埋锅造饭,不能发出任何动静,避免被潜入沮县的细作发现。

第三部分则是交给司马懿,其中五千战兵用于防守县衙,另外五千战兵则是用于防守东城门。

至于另外三个城门,只要让民夫将城门堵住,站在城墙上用弓箭防守就可以了。

在这个过程中,萧寻让夏侯渊和庞德每日率领骑兵前往阳平关下叫阵,给刘备一种萧寻急于求战的感觉。

但实际上,萧寻很清楚刘备不可能冲出来,因为刘备的兵力没有优势,冲出来战斗,肯定不如依靠阳平关进行防守。

不过为了引诱刘备上钩,最开始那几天,夏侯渊和庞德是率领精锐骑兵叫阵,但是之后就开始在精锐骑兵之中加入运粮兵,而且运粮兵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到最后会全都变成运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