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2 / 2)

[51] 第九颗刚刚被发现。——原注

[52] 波得定则(又称提丢斯-波得定则)是表示行星到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规则,最初由德国天文学家提丢斯(Johann Daniel Titius,1729—1796)于1766年提出;1772年,另一位德国天文学家波得(Johann Elert Bode,1747—1826)进一步研究了此问题并将其发表。

[53] 即海王星。于尔班·勒威耶(Urbain Le Verrier,1811—1877)是法国天文学家,在海王星被天文望远镜发现之前,他于1846年用数学方法算出了海王星的存在,并算出了它在太阳系的位置及其近似直径。

[54] 中名“织女一”,即中国民间和天文界简称的“织女星”。

[55] 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耳(Friedrich Wilhelm Bessel,1784—1846),德国天文学家及数学家,天体测量学的奠基人之一,贝塞耳函数的发明者。

[56] 又称为贝塞耳星,即中国民间和天文界通称的“天津增廿九”。

[57] 弗里德里希·格奥尔格·威廉·冯·斯特鲁维(Friedrich Georg Wilhelm von Struve,1793—1864),出生于德国的俄国天文学家,曾负责筹建当时欧洲最大的天文台——普尔科沃天文台,1839至1862年任该台首任台长。

[58] 指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1738—1822),出生于德国的英国天文学家,天王星的发现者,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曾任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首任会长。

[59] 约瑟夫·傅里叶(Joseph Fourier,1768—1830),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著有《热的解析理论》(Théorie analytique de la chaleur,1822)。

[60] 约翰·海因里希·冯·梅德勒(Johann Heinrich von Mädler,1794—1874),德国天文学家,曾任多尔帕特天文台台长。他在《中央恒星》(Die Centralsonne,1846)一文中提出了爱伦·坡此处言及的这个假说。

[61] 即中国民间和天文界通称的“天纪二”。

[62] 即金牛座η星(中国民间和天文界通称“昴宿六”)。

[63] 约翰·赫歇尔(John Herschel,1792—1871),威廉·赫歇尔的儿子,从剑桥毕业后继承父业,研究天文学,因其贡献而于1831年受封为爵士。所引的这段话出自他的《天文学论文》(A Treatise on Astronomy,1833)。

[64] 必须明白,我特别要否定的只是梅德勒假说的绕转部分。当然,如果我们的星系现在还没有巨大的中央天体存在,那以后也会有。而中央天体之存在仅仅是作为合并之中心。——原注

[65] 弗里德里希·威廉·阿尔格兰德(Friedrich Wilhelm Argelander,1799—1875),德国天文学家。

[66] Betrachtet man die nicht perspectivischen eigenen Bewegugen der Sterne, so scheinen viele gruppenweise in ihrer Richtung entgegengestzt;und die bisher gesammelten Thatsachen machen es auf’s wenigste nicht nothwendig, anzunehmen, dass alle Theile unserer Sternenschicht oder gar der gesammten Sterneninseln, welche den Weltraum fullen, sich um einen grossen, unbekannten, leuchtenden oder dunkeln Centralkörper bewegan.Das Streben nach den letzten und höchsten Grundursachen macht freilich die refectirende Thätigkeit des Menschen, wie seine Phantasie, zu einer solchen Annahme geneigt.——原注(【译者按】洪堡的五卷本《宇宙》第一分册于1845年刚一问世,至少就有两个英译本开始翻译。爱伦·坡此处用脚注引出这段德语原文,使人觉得文中的英译文是由他自己翻译。但恐怕他是在一部盗版缩编本《宇宙》英文版中找到的这个段落,该盗版本由哈珀出版社于1845年在纽约出版。)

[67] 恩克彗星是人类继哈雷彗星之后发现的第二颗周期彗星,最早发现于1786年,后因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弗朗茨·恩克(Johann Franz Encke,1791—1865)计算出其轨道而得名。

[68] 约瑟夫-路易·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出生于意大利的法国科学家,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历史性的贡献。

[69] 参见第60页。——原注

[70] “所以,万有引力必定是最强的力。”——参见第62页。——原注

[71] 参见第125—126页——从“我的回答是”到“存在于自己那个上帝的怀抱之中”。——原注

[72] 最后一句“生命中的生命——小生命在大生命中,而一切都在神灵之中”又见于爱伦·坡的随笔《仙女岛》(“The Island of the Fay”,1841)。

[73] 附记——当我们进一步想到上述过程不多不少正好是每一个体智能和其他所有智能(也就是整个宇宙的智能)被吸收回其自身的过程,我们因想到将失去自我本体而产生的痛苦便会马上平息。为了上帝是一切的一切,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上帝。——原注

[74] 语出《新约·启示录》第14章第2节:“我听见天上传来的声音,像是百川奔流的声音……”

[75] 《新约·彼得后书》第3章第10节云:“那日,天将在一声巨响中消失,万物将在烈火中熔化,地球及其上面的一切都将被烧毁。”

[76] 此处的“托基普西预言家”(Toughkeepsie Seer)暗指当时的美国唯灵论者安德鲁·杰克逊·戴维斯(Andrew Jackson Davis,1826—1910)。戴维斯一生著有二十六本论超自然现象的书,因长期居住在纽约州的波基普西市,故以“波基普西预言家”(Poughkeepsie Seer)而闻名。

[77] 参见第30页脚注1。

[78] 爱伦·坡在此揶揄英国记者兼旅行家詹姆斯·西尔克·白金汉(James Silk Buckingham,1786—1855),因英文silk(丝绸)和英文人名Silk(西尔克)同形同音。作者在《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中也有对白金汉的讽刺性描写。

[79] 作者在此故意让29世纪的未来人把法国社会理论家夏尔·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讹误为爱尔兰人,并将其名Fourier(傅立叶)误拼为Furrier(皮货商)。

[80] 作者在此故意让29世纪的未来人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讹误为“印度人亚里士·多德”。

[81] 该句引自亚里士多德的《天象论》(Meteorologica)第1卷第3章。

[82] 作者在此故意让29世纪的未来人把电报的发明者之一塞缪尔·摩尔斯(Samuel Morse,1791—1872)讹误为霍尔斯(Horse,意为“马”)。

[83] 阿非利西亚、尤罗巴、阿细亚分别指阿非利加、欧罗巴、亚细亚三大洲。

[84] 耶洛(Yellow,意为“黄色”)、维奥利特(Violet,意为“紫色”)影射英国气球航行家查尔斯·格林(Charles Green,1785—1870),其姓Green意为“绿色”。

[85] Neuclid(流口利得)在《我发现了》中写作Tuclid(图口利得)。

[86] 参见第32页脚注1。

[87] 尤耳曼人、伏兰西人、英格利人、亚美利坚人分别指德国人(日耳曼人)、法国人(法兰西人)、英国人(英吉利人)、美国人(美利坚人)。

[88] 参见第36页脚注3。

[89] 29世纪的未来人所称的加拿多(“加拿大”的讹音)大陆就是美洲大陆。

[90] 29世纪的未来人把古罗马暴君Nero(尼禄,37—68)讹称为Zero(零禄)。

[91] 29世纪的未来人把古罗马皇帝Heliogabalus(即Elagabalus,埃拉伽巴卢斯,约203—222)讹称为Hellofagabalus(阿拉结巴驴嘶),埃拉伽巴卢斯在位时荒淫放荡,臭名昭著,终被禁卫军弑杀。

[92] 29世纪的未来人把德国天文学家Mädler(梅德勒,1794—1874)讹误为Mudler,而与之音同形似的英文单词muddler有“混淆是非者”的意思。

[93] 在希腊神话中,达佛涅斯(Daphnis)是西西里岛的牧人,相传是牧歌的创始人,其父赫耳墨斯(Hermes)是畜牧、经商、旅行和航海的庇护神。

[94] 此处是在暗讽一名自私的纽约政客理查德·赖克(Richard Riker,1773—1842)。赖克曾三度出任纽约市书记官(Recorder),而Recorder和Richard读音相似。爱伦·坡将其称为希腊神话中的“金羊毛骑士”,是暗指这位纽约市书记官曾剪过纽约市民的羊毛。

[95] 尼克尔包克尔(Knickerboker)是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写《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York,1809)时所用的笔名。

[96] 爱伦·坡对裙撑(支撑并且使女裙后部高高隆起的支架或衬垫)的嘲讽又见于《眼镜》和《山鲁佐德的第一千零二个故事》。

[97] “冷清清而且孤零零”(solitary and alone)这个措辞见于英国作家劳伦斯·斯特恩(Lawrence Sterne,1713—1768)的长篇小说《感伤之旅》(A Sentimental Journey Through France and Italy,1786)第31章。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1782—1859)于1837年在参议院的一次重要发言中引用过这一措辞,因此那个时代的美国人容易将这个措辞与本顿参议员联系在一起,故而29世纪的未来人误以为本顿是位诗人。

[98] 康华里将军全名查尔斯·康华里(Charles Cornwallis,1738—1805),是美国独立战争时的英军司令,其姓第一个音节Corn意为“玉米”,故有此谑。

[99] John(约翰)和Smith(史密斯,意为“铁匠”)都是很常见的英语人名;而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1784—1850)则是第12届美国总统(爱伦·坡创作本文时已当选,1849年3月上任),其姓Taylor源于tailor(裁缝)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