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1 / 2)

“成了?”

“成了!”

有人有人怀疑,有人确定,有人看向李成仁。

从一个外行到成功生产出一台发动机,他们用了一个月多的时间。

虽说在场的都是机械厂技术部的工程师,但在发动机领域,他们中有一半多的人是二把刀。

因为参加了李成仁的夜间培训班加上每天开小灶,这才对发动机的生产研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与其说是他们生产研发出了这款发动机。

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李成仁给他们详细的画好图纸,他们在李成仁给出的公式中去计算数值,再结合现在的科技水平进行调整。

他们更像是生产零件的工人,照葫芦画瓢的生产出符合标准的零件。

最后的组装也是在李成仁的指挥下才能完成。

因此,在他们眼中的发动机只是一款成功组装的部件。

到底能不能用,能不能达到旋翼机的标准,没人有这个自信。

当然,即便是李成仁自己也不敢保证。

现在的技术水平摆在这里,发动机能生产出来已经很让李成仁惊喜了。

最后到底能不能成,能不能达到标准作用在旋翼机上。

这一切都是未知的。

“同志们,辛苦了。”

李成仁并没有第一时间让人测试,而是是先对大家表达谢意。

他这段时间一直拖着大家伙加班,每一个技术人员的脸上充满疲惫。

眼球中的红血丝久久不消已经成了常态。

一个个胡子拉碴的,连洗把脸的功夫都没有。

举起手,李成仁用力的鼓掌。

“为自己,呱唧呱唧!”

“无论是否成功,咱们最起码现在将发动机的形给做出来了,就算不成功,我们后面只需要吸取这次的经验做出调整就好了!”

“好!”

车间内掌声一片。

随后,李成仁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首先就是动力方面。

旋翼机能否升空,以及能搭载的炸药重量和发动机的动力是挂钩的。

经过一个小时的测试,发动机的总功率仅仅只有八十匹。

这和最初预想的一百匹差的有些大。

而这也使得旋翼机的起飞重量在五百公斤左右的样子。

然后就是油耗的问题。

这也是和李成仁计算误差最大的地方。

整整高了百分之三十!

这也是关乎旋翼机续航的一点。

经过计算,以现在的油耗情况来看,理论续航时间是两个半小时。

在旋翼机最高飞行速度在两百千米每小时的前提下可以得出,作战半径在一个二百千米,这其中算上了往返的油耗。

当然,如果是自杀式攻击,那具体数值李成仁也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

毕竟,没有人规定旋翼机上不能带油。

最后就是使用寿命。

这一个目前李成仁并没办法给出实测数据。

毕竟现在仅仅是将旋翼机的发动机做出来,整体还没有进行组装。

因此,这一项数据需要等后面旋翼机做出来之后进行数据测试。

不过,结合以前经验以及对这款发动机的分析,这款发动机每二十个飞行小时就必须进行一次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