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消化梳理(2 / 2)

都从过军,都当过兵,都跟楚军有过厮杀对抗。

把他们都抓走,绝没有冤枉。

不过对于这点,陆渊也没过分追究。

那些城内百姓,原先跟楚国对抗,本质上,也是受到了高层的压迫而已。

能安生过日子,谁愿意拿起武器,上城头跟凶悍的楚人拼命。

还不是那些官员贵族们逼迫的吗?

更何况。

其实这些梁军杀的,本也是梁人自己。

陆渊在攻城的时候,用的基本上都是梁人俘虏,死的也是梁人。

他们不过是自己杀自己,纯属内斗而已。

真正的楚军,反倒是没有多少损伤,保留了九成以上的实力。

这种情况下,当然谈不上什么仇恨了,要恨也是梁人自己恨自己,关楚人什么事?

而且逃回家的那些梁人溃兵,大多都是一些老头小孩,壮年男子早就在先前的无数大战中,死得干干净净了。

这些老头小孩,抓回来有什么用?

当炮灰都嫌他们浪费粮食。

并且数量也不多,才两三万人而已,以楚军对炮灰的使用强度,一场攻城战就没了。

价值着实不大。

种种考虑之下,陆渊也就干脆赦免了这些溃卒,懒得浪费时间精力去抓他们了。

正好,也能用这道赦免令,收买一波民心。

自己放过了城内百姓的亲人,让他们的丈夫、父亲、儿子、兄弟,能够回家,这难道不是恩德?

虽然,因为逃回家的人比较少,不可能所有人都承这份情。

但怎么着,也能收买个十几万人的。

能打消十几万人对楚国的强烈敌视,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比多个两三万老弱炮灰,强多了。

不过,虽然收买了一下人心,但大梁城内,上百万对楚军敌意浓重的梁人,到底是个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梁城位于青州中心,以此为基点,能够辐射整个青州。

虽然同样都是中州,可青州比起豫州,那面积可要大上不少的。

青州的总面积,如果包含与之相邻的扬州广陵、襄阳二郡六府、雍州河南、南阳二郡一部分,那么大致有十八郡六府之地,豫州则只有十五郡之地,少了足足三郡六府。

同样,青州的开发程度,也远远强过豫州。

最直观的一点,巅峰时期的梁国,人口有八千余万。

如果再算上扬州、雍州的那部分中州区域,人口更是破亿了。

而现在的青州,随着魏赵徐等国,将大量人口迁移过来,更是又在上亿人口的基础上,再增添了个四五千万人。

这规模就更庞大了。

可旁边的豫州呢?

哪怕在郑国没有分裂前的最强盛时期,加上一个晋国,十五郡之地,总人口也不过四千万出头的样子罢了。

还不到青州的一半。

从这方面,就可看出两个中州之地的差距了。

这也是为什么陆渊会认为,只要自己打败了梁国,夺下青州,就拥有扫平整个天下的实力的缘故。

因为不论别的,就只一个人口,楚国九千万,加上青州一亿五千万人,只这个人口总数,就已经超过了九州剩下诸国的人口总和了。

而且青州还是一个整体,如果楚国百姓迁到这里,后勤将更加便捷。

而各国则是无数个群体,又分处天南海北,就算想要配合,一个沟通问题都困难重重。

这种情况下,哪怕陆渊自己不出手,靠硬实力,都能捶死对方了。

这就是青州的优势,这就是中州的优势。

处天下之中,又最为肥沃,能产无数钱粮,有最多的人口,能培养无数的军队。

这么大的优势在手,楚国怎么败!

也是因为这个优势,所以对于处在青州中心的大梁,陆渊自然是看重无比的。

他已经决定,就将这座大梁城,作为楚国在中州的首都,以此辐射整个青州。

至于日后会不会变,那就得等扫平了豫州再说了。

到那时,或许等豫州开发了出来,为了更好平衡青、豫二州,楚国还会进行第二次迁都呢。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考虑不了那么多。

当务之急,还是控制大梁,然后以此为基点,辐射青州,并为来年的第三次北伐,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持。

因此,清理大梁,整顿梁郡,梳理楚国掌握的现有中州之地,就已经成了今年剩余时间内,急需进行的当务之急了。

故而在攻破大梁后,陆渊就没有继续出征了。

除了安排分身青玉,继续带着拨给他的兵马,趁着徐国大军惨败的空档,向北杀向空虚的东平郡外。

他本人,则留在了大梁,开始坐镇中央,处理内政。

这第一步,就是清理大梁城。

大梁城这么重要,以后注定的楚国核心,当然不可能继续留着一群敌视楚国,心怀怨恨的梁国遗民居住了。

所以在入城后不久,陆渊就任命了大梁尹,以及梁郡守,让他们开始迁移大梁城内、以及梁郡内一些梁国百姓,把他们迁移郊野,让他们进行开荒。

这是作为战败者的待遇和惩罚。

至于大梁城、以及梁郡内,一些已经开发好的区域,则由后续从巴陵以及楚国境内,迁移来的楚国百姓填上。

是的,巴陵城内的百姓,已经开始了迁移。

或者说,楚国境内,已经开始了第二批次的迁移。

去年第一波迁移的西南、岭南两千万人,到今年四月份,已经彻底完成了移民工程。

两千万楚人,被陆续安置在了江夏、东海、荥阳、南阳等地。

这四郡地方,因为战乱,人口大为减少。

所以等楚国移民到来后,直接就冲击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楚人多过当地魏人、梁人的现象。

有了这些核心基本盘的民众到来,楚国对于这四郡的掌控,瞬间变得稳固无比。

而当地的一些本地百姓,也摄于大量楚人的包围,在不敢生出什么心思来。

虽然彼此还是有些因为资源侵占的问题,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

但大家都是三帝苗裔,文化源流,乃至血统,都是差不多的。

融合起来,也远比消化一些异族方便的多。

按当地官员汇报,再过个几年、十来年,这是四郡之地,就能同化为楚国本土了。

对于这个,陆渊当然是欣喜的。

于是在今年五月份,也就是他围着大梁城后,就趁着机会,下令国内开始第二波移民了。

移民的人群,则以处在较南端的建安、黔中二郡,以及国都巴陵这座有三百万户口,人口已经有些溢出的大城为主。

这两郡一城,总人口数加起来有一千万,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规模了。

不过比起去年,一口气迁移两千万人的手笔,今年才迁移一千万人,却又不算什么了。

之所以这么少人,就是因为打了两年仗,消耗确实大,陆渊也有些扛不住了。

故而今年的移民工作,就跟他准备裁军一样,不得不收着一点。

好在一千万人,也能填满不少地方了。

比如已经稳定的河南、济阴、城阳三郡,还有刚刚打下来,正准备作为核心的梁郡。

有了这些移民到来,也能迅速冲淡当地敌国遗民的影响力,迅速建立起楚国的核心基本盘,稳固对当地的统治了。

现在这些移民,已经陆续在河南、济阴、城阳等郡就位,于当地安家,开始了初步生产。

但还有一百三十来万人,还在路上,没有进行安置。

原本这些人,是准备放到河南郡的,用来巩固楚国的中州西境边疆。

不过,现在嘛。

还是处在天下核心,准备作为都城的梁郡,更重要些。

因此,陆渊发下诏令,让这批正赶往河南郡的移民,掉头来大梁了。

现在才只是七月末,距离九月末入冬,还有些时间。

足够迁走大梁城的梁国移民,以及那些楚国移民赶来了。

喜欢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