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魏国灭亡(2 / 2)
这灵寿城,还有朔方郡,咱不要了!
在魏国朝堂君臣看来,弃都北狩,虽然听着不好听,但也是无奈之下的最好选择了。
因为现在的朔方郡,根本就不具备坚守的条件。
朔方郡原本的人口,也不过四百万而已。
前年魏国北狩,迁都至此,为了恢复兵力,立刻就开始了大肆拉丁。
郡内几乎所有成年青壮,都强制被征入伍。
就算这样,魏国还嫌兵力不够,又从北边兖州老家,招募了二三十万的异族兵马,这才凑够了百万人。
有了百万兵马,安全感倒是给够了。
可这上百万张口,每日人吃马嚼的,便是个天文数字。
为了维持大军消耗,魏国在朔方郡内,横征暴敛,从民间掠夺着一切钱粮物资,连百姓的口粮都给夺走了。
但就算是这样,也无法维持大军消耗。
后面不得不让招来的大军,进行屯田,自产自销一部分,才算勉强满足了需求。
可大军的肚子,算是勉强填饱了,底层的百姓,却就遭了罪了。
没了存粮,没了口粮,甚至连种地的种子,都被掠夺走了。
这让朔方郡的百姓,去吃什么?
于是在去年,朔方郡就爆发了一场饥荒,饿死了好几十万人。
到了今年,饥荒就更严重了。
因为去年一年,朔方郡的魏国百姓,就将地方上一切能吃的,都给吃了个干净。
后面不得不互相食,开启了最残酷的一幕。
这对于地方人口生态的破坏,又是毁灭性的打击。
一轮轮破坏下来,整个朔方郡原本四百万人口,此时是否还剩下两百万人,都是个问题。
而且这两百万人中,还包含了那些魏国大军。
此时魏军惨败,又损失了数十万人,现在朔方郡残余的人口,估计也就百万出头了。
这也是为什么,魏国哪怕知道关内郡不好啃,今年也不得不出兵的缘故。
因为再不出兵南征,到时候朔方郡内的魏国百姓,都要被他们给吃个干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届时他们还想活下去,难不成要魏军自己内部,再进行一轮人竟相食?
真要这样,那也未免过于恐怖了。
倒不是魏国君臣心疼魏军,舍不得做出这种事情来。
主要是怕真这么做了,魏军自己就军心崩溃,那时不用楚国来打,他们就自行灭亡了。
所以等也是死,进攻也是死。
既然都是死,还不如出兵搏一搏,看看能不能寻得一个一线生机。
不过,现在的事实看来,这显然是想多了。
饿的都开始吃人的军队,又怎么可能是兵精粮足的楚军对手。
不仅一战打的大败,现在就连如人间地狱的老巢,都要保不住了。
在黄欣率领的楚军,开进朔方郡前,魏国君臣就带着最后的二十多万残兵,弃城而逃,奔入了河北茫茫的兖州老家,彻底不见了踪迹。
对于这支残兵败将,黄欣也没追击的想法。
没了朔方郡这最后一片根基,就二十多万的败军,哪怕让对方逃回了兖州,魏人又还能翻得起什么风浪?
怕是不要多久,就消失在了河北兖州,那数之不尽的异族之中,了无声息的淹没着的历史长河。
继周国之后,九州老牌霸主之一的魏国,在今年春,也就是神武四十三年五月,就此失去的最后一片国土。
其君臣虽在,但国土已失,国都已陷。
按今人的标准,已算是正式灭亡了。
争霸天下的角逐中,又一选手退场。
不过黄欣这边,已经来不及去感慨兴奋,自己取得的重大灭国成就。
此时的他,正为了处理魏国留下的烂摊子,而焦头烂额着。
朔方郡的情况,远比想象中的要糟糕。
在饥饿的驱使下,人世间一切能想象到的可怕事情,此时都在这片土地上,在土地上的人们身上,不断上演着。
还活下来的人,不,都不知道他们算不算人。
毕竟以同类为食,活了好几月的人,你很难说,对方还是不是自己的同类,他们还把不把你当成同类,而不是当成食物。
现在的朔方郡,就是这么个情况。
看着那些眼睛冒绿光的人,看着楚军到来,又惧又畏,同时又垂涎欲滴,或者干脆神情麻木,彻底疯癫。
面对这些精神状态,明显不对劲的朔方百姓。
哪怕众多楚军,已经久经沙场了,此时依旧感到一股发自心底的寒意。
“此地百姓,率兽食人,衣冠人性,尽去矣!”
随军赶来,被任命兼领朔方郡事的关内郡守高明韬,此时见到这一幕,也不由头皮发麻。
对于魏国盘剥治下百姓的罪孽,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然后就是向着黄欣建议:“总管,此地百姓,已非纯良。贸然将他们迁回国内,只怕引起地方惶恐,败坏风气。
以下官观之,原先预定的移民之事,实不宜推行。
这朔方百姓,也不好安置。
不如遣人运来些粮食,留下一批兵马驻扎,用粮食招诱本郡魏民,先让他们吃饱,绝了不忍言之事。
然后让这些人就地屯垦,重新恢复生产,在此安居乐业。
最终观望个十几年,看其民风如何,再言迁移之事。”
现在的朔方郡百余万魏民,不管是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状态,都不适合进行迁移。
强行为之,不仅是对他们的灾难,也是对后方已经安稳的腹地的灾难。
所以为了两边都好,还是让他们留在原地,自生自灭吧。
楚国能对此提供一些粮食救济,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也正好。
把楚国西陲的边疆,向北推移到朔方郡,能大大加深西部边陲的纵深。
这对于屏蔽河北兖州草原蛮人的威胁,也是有极大军是价值的。
黄欣闻言,微微点头,道:“高郡守所言不错,就这么安置吧。好好一个北地大郡,成了这么一个人间地狱。”
说完,又忍不住感慨:“魏国君臣,真是作孽良多。”
旁边高明韬温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今遭一番经历,对于他这么一个见惯了风浪的封疆大吏来说,也是开了眼了。
魏国君臣的不当人,那是真不是人啊。
对自己人,都下这么狠手。
这种家伙不败亡,都没天理。
大楚能驱灭这种政权,解百姓于倒悬之中,绝对是仁义之师没跑了。
正统读书人出身的高明韬,对于大楚北伐的正义性,不由在内心中,又加深了一层,变得越发坚定了。
正是因为天下间,有这么多暴虐之君臣在,所以楚国才要发动北伐,消灭所有暴君酷吏,混一宇内,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
此等大仁大义,尤其是那些一家一国的小仁小义能比的。
只有当天下只剩下一个国家,世上只有一个明君在位时,天下才能迎来长久的和平。
届时,上到公卿士族,下到底层百姓,都能享受盛世带来的繁华。
已经在扬州经历过三十年的盛世,这两年又在北方,见识了各种战乱中的人间惨剧。
现在又看到了魏国这种禽兽之国。
高明韬对于自己先前,本以为理所当然的太平盛世,不由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于自己头上那位神武皇帝的伟大,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和平,这二字,前所未有的珍惜沉重起来。
喜欢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