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五百万俘虏,陆渊并没有一口气全都释放,而是对其进行了一番筛选。
将这些俘虏中,正处于壮年,以及有着战争经验的老兵,给留了下来。
第三次北伐,楚国虽然进展顺利,数处战场,都可谓势如破竹。
但不管是反击魏国,还是攻灭梁国,亦或者驱逐徐国,这三场大战楚国即便胜了,但依旧不可避免的会有些损失。
大约六十万左右的楚军伤亡,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而且来年陆渊决定,只用五百万精锐,发动四次北伐,仅靠如今楚军兵力,想要凑出来,还是很勉强的,甚至说完不成指标。
在今年四次北伐前,楚国在江北之地,计有六百一十八万兵马,。
等北伐过后,先是豫州行营,抽掉了五十万人,五位先天,南下扬州,增援本土。
而后又是数处战场,损失了六十万兵力。
现在又夺得了青州地区,梁国四郡、徐国三郡,要为这些地方建立起地方郡府县兵马,又要二十一万人,以及七位先天。
只看以上三处,就去了一百三十一万兵马,和十二位先天。
除去这些,陆渊中州剩下的兵力,也就只有四百八十七万人,一百零四位先天了。
这点兵力,也就堪堪满足四次北伐所需而已。
但别忘了,在西边,陆渊还有个雍州行营,需要用来防备西边的西域异族。
北边刚刚夺下的青州之地,也有个徐州行营,专门用来防备刚刚败退的徐国,要警惕对方的反扑。
就这两处,便要用去一百四十万兵马,二十位先天。
此外,楚国已经全据青州,那些从东海而来,不断袭扰中州海疆的海贼,其实也不得不由楚国面对。
青豫二州数万里海疆,每年上岸劫掠,甚至攻打府县的海寇,以数十上百万人计。
原本处在战争期间,或者这些区域是敌国,所以楚军还顾不了那么多,只能当做次要目标忽略掉。
但现在,以上区域都属于楚国了,陆渊作为楚国之主,自然有义务保障海疆安宁,庇护后方百姓。
因此,他计划效仿本土,准备在青豫二州的几万里海疆上,设置一个海路行营,专门用来打击那些海盗,保护沿海安宁。
而想要屏蔽数万里海疆,人数少了肯定不行的,最少也要百万人,还要十个以上的先天,只能保证有足够的防备机动力量。
这又是一项用兵重处。
所以,这么挑挑拣拣一番,楚军能拿来发动北伐的兵力,便已不多了。
进行新一轮的扩军,已是势在必行,拖延不了了。
而扩军最好的来源,当然是那些刚刚结束战争,有着足够战场经验的各国俘虏了。
那些各国强征而来的民兵、老弱病残,陆渊当然看不上眼,这也不是他的目标。
他看中的,是各国压箱底的精锐,打了无数硬仗的积年老兵。
这几年,楚国南征北战,俘获了大量各国兵马,其中乌合之众有,精锐自然也有。
陆渊的目的,就是释放出老弱,以减轻后勤压力,恢复地方生产,平衡人口结构。
然后再挑选出精锐,补入楚国禁军,让他们为楚国征战。
“五百多万的俘虏,认真挑选一番,应该也能拣选出百万精锐来,补充主力禁军。剩下差一点的,也能让他们回到家乡后,充当地方府县兵,缓解地方治安压力。”
陆渊心中这般想着,很快就批发了诏令。
释放俘虏,挑选精锐,扩增禁军。
……
除了吸收各国俘虏士卒外,这次北伐,先天宗师方面,楚国也收获不小。
首先就是战场上,投降的各国先天了。
梁国方面,有着带路党在,楚国开始就获得了五位梁国先天的效忠,等梁国灭亡后,又有五位梁国先天跑来投靠。
只从一个梁国身上,楚国就得到了十位先天。
另外就是徐国方面,几次大战下来,也有七位徐国先天,因为深陷重围,逃不出去,而选择了向楚国投降。
这又是七位先天。
另外则是一个仙云郡,此处地方有一个海云阁,乃是豫州当地的仙门。
楚国控制了此地之后,陆渊直接下令,要求海云阁门中所有先天,全部出山,为楚国效力。
此外,海云阁已经出仕郑晋两国的先天,也必须召回来,加入楚国麾下。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苛刻的命令。
甚至可以说,直接把海云阁这个仙门,当做了鱼肉,任由楚国宰割揉捏。
换做是以往,海云阁早就愤而出手,直接和楚国势不两立了。
但天时已变,今时不同往日了。
海云阁的修士,早就已经出海飞升,他们门中出仕的先天宗师,也在这些年的战争中损失不小,实力已经遭到了削弱。
反倒是楚国,这几年随着三次北伐,声势如日中天,隐然已经是中州霸主,九州天子的气度了。
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哪怕一直飘然于外的海云阁,也不敢得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尤其是自己处在楚国治下,而且先前已经有了丹鼎道的例子后,海云阁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因此,当青云子率领兵马,围了海云阁后。
这个仙门经过一番挣扎,终究是不敢动手,选择了屈服。
门中掌教,带着一干先天长老,还有门下诸多弟子,加入了楚国阵营。
而后更是在青云子的示意下,立刻发下掌教令旨,让门中弟子前往各国,召回已经出仕的门人,让他们前来投效楚国。
虽然很屈辱,但为了活命,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仔细想想,楚国如今越来越强大,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海云阁支持的郑晋二国,国势则一日不如一日,眼看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要被灭亡了。
能在这两艘破船沉船之前,及时跳转到楚国这艘深海巨舰上面,无疑是一个极有前景的未来。
而且不止海云阁,楚国一路南征北战,扬州的紫云道和飞霜道,青州的苍龙道,雍州的玉蟾道,不也纷纷屈服投靠,贡献出了门中所有的力量吗?
有着这些同道在前,海云阁其实也算不得屈辱。
毕竟这是楚国常态,想在楚国治下,继续当仙门,那就必须如此。
海云阁能有优待,这才显得异类呢。
这么想想,阁中的掌教长老们,心中的抵触情绪,也就不那么深了。
带着门人弟子,欢欢喜喜的就加入了楚国。
……
海云阁彻底投靠了楚国。
门中总计六位先天宗师,以及七百余位精锐弟子,变为了楚国的力量。
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不仅楚国得到了一股强大力量,而且还打击了郑晋二国,让他们国内海云阁的先天宗师和一众门人弟子,通通弃之而去,加入了他们敌国的阵营。
为来年的四次北伐,提前做了铺垫,算是开了一个好彩头。
而这也仿佛预示了新年到来前,楚国那接连不断的好运。
在陆渊率军返回大梁后,雍州行营和北路行营那边,又陆续有好消息传回。
早在几个月前,魏国君臣逃向兖州,结果在那里被诸多蛮夷围攻灭亡,然后有兖州蛮夷大部落,带着魏国君臣的头颅,来向楚国进行归附。
从那时起,陆渊就见到了收服这些蛮夷的机会。
于是,后面便让雍州行营总管黄欣,派出人去接触兖州蛮夷,还有紧邻兖州的南部草原,去那边收拢蛮夷部落,招诱对方归附楚国。
如今半年过去,雍州行营的行动,总算大获成功。
从今年七月起,便不断有大量兖州蛮夷受到楚国的诱惑,部落首领带着自己部民,向南迁徙,接受了编户齐民,正式成了楚国一份子。
到了如今十月,截止到第一场雪落下时,总计已经有两百万兖州和南部草原的蛮夷,选择了脱离北方的苦寒,接受收编,成为了楚国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