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一样,我做知识分享,既没有装逼需求,也没有赚佣金的意愿,搞太复杂了就分享不出去,所以我的原则是——怎么简单怎么来。

金融其实很简单——所有的金融问题,核心都是信用。

而信用的作用,就是用来负债的。

债所对应的,无非就是1)风险;2)收益;3)兑现周期。

一切的金融产品,甭管叫什么,都逃不过这些要素。

收拾起畏惧的心理,我们再来审视MBS、CDO、CDS,看看这些所谓的金融衍生品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被做空。

MBS——房屋抵押贷款债券。

房屋抵押贷款即房贷,债券就是借条。

打包在一起,就是……一堆借条。

所以这个MBS,往简单了说,就是一堆房贷合同打包在一起的,可以交易的债券。

别小看打包这个动作,它可是改变了债券行业在华尔街地位的伟大发明。

80年代之前,因为强监管,华尔街并不是什么赚大钱的地方,债券部门更是冷清。直到抵押贷款债券之父——刘易斯,发明了将房贷合同打包成MBS债券的盈利模式,各大投行的债券部门才开始风生水起。

举个例子:鹅城银行放出100亿房贷,利率6%。这些钱都拿去交了房贷,没有个二三十年收不回来。很快,银行的资金就放完了,后面还怎么赚钱?

当时还在所罗门兄弟投行(现属花旗银行)的刘易斯,想到个办法,他把这些房贷合同打包在一起,以5%的收益率卖给下家,自己赚1%。

1%看起来虽然不多,但只要他周转得够快,利润就足够高。

一年周转一次,利润是1%;一个月周转一次,利润就是12%。这还没算复利的部分,就问你香不香?

这么一来,鹅城银行不光赚到了利润,还回笼了资金,最关键的,是他把风险转移给了下家。

理论上,MBS模式可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