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眼欢喜(2 / 2)

拈花菩提 林清玄 1055 字 2024-02-18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令其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 菩萨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弘一大师所写的“欢喜”就是典出于此,甚至于“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每次读佛菩萨所发的愿,常令我动容落泪。为了拯救众生而不惜百死千生、万劫辗转的菩萨们,他们重入生死的动机其实简单,正是“慈眼”;他们倒驾慈航的期待也简单,就是令众生“欢喜”。

世间或美丽、或哀愁、或明澈、或流转的眼波固然动人,都不如菩萨的慈眼。世间能令我们欢喜的事物固然很多,却都不如能令众生欢喜。

世间最美丽的眼睛有如黑夜闪烁的明星;菩萨的慈眼则像日月照耀空中,而不住于空。

世界最细腻的欢喜有如含着雨露的玫瑰;菩萨使众生欢喜就像清净的莲花出水,而不着于水。

如果能理解菩萨的悲心与愿心,就会发现在每一朵飘过空中的云彩、每一滴落在山中的雨珠、每一株开在小径的野花、每一棵在野风中摇动的小草,乃至每一条流逝的江河、每一片萎落的花瓣、每一声黑夜中传来的呼声,都可以看到菩萨的慈眼和欢喜。

因为慈眼无所不在,所以欢喜无所不在。

因为众生无所不在,所以菩萨无所不在。

《小品般若经》说得多么好:

“色无边故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菩萨亦无边。”

“色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受想行识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缘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33449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