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桑椹(2 / 2)

清凉菩提 林清玄 1879 字 2024-02-18

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原典出自希腊神话,我做了一些改写。

匹勒姆斯与西丝比的故事,可以说是“希腊悲剧”的原型,后来西方的许多悲剧,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维特与夏绿蒂等等,都是从这个原型发展出来的。虽然有无数的文学家用想象力与优美的文采,丰富了许多爱情故事,但这原型的故事并未失去其动人的力量。

我在十八岁时第一次读《匹勒姆斯与西丝比》就深受感动,当时在乡下,我家的后院里就有两棵高大的桑树正结出红得像血一样的浆果,从窗子望出去,就浮现出匹勒姆斯和西丝比倒地的一幕,血,有如满天的雨,洒在桑椹上,格外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我们当然知道,染血的桑椹无非是希腊古代文学家的幻想,可是桑椹也真的像血一样。桑椹可能是世界上最脆弱的水果,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否则立即破皮流“血”。它几乎也很难带去市场出售,因为只要很短的时间,它的“血浆”就会自动流出。

桑椹是非常甜的水果,熟透的桑椹是接近紫色的,甜得像蜜一样。但我们通常难得等到它成为紫色,总是鲜红的时候就摘下来,洗净,拌一点糖,吃起来甜中微带着流动的酸味,那滋味应该像是匹勒姆斯和西丝比隔着围墙相望一般。

年幼的时候吃桑椹,并没有特别的印象,自从读了这一则神话,桑椹的生命就活了起来,红色的桑椹因此充满了爱与美、酸楚与苦痛的联想,那见证了爱之心灵不朽的桑椹,也给我们对永恒之爱的向往。

可叹的是,爱的真实里,悲剧的原型仍然是最普遍的。在这样的悲剧里,巴比伦城郊外的那一棵桑树,除了见证了爱的不朽,还见证了什么呢?

可以说它是看到了因缘的无常。所有的爱情悲剧都是因缘的变迁和错失所造成的。它也没有一定的面目。在围墙的缝隙中,爱的心灵也可以茁壮长大,至于是不是结果,就要看在广大的桑树下有没有相会的因缘了。

一对情侣能不能在一起,往往要经过长久的考验,那考验有如一头凶猛的犹带着血迹的狮子,它不一定能伤害到爱情的本质,却往往使爱情走了岔路。

当我们看到西丝比到桑树下几分钟,狮子来了。狮子走了几分钟,匹勒姆斯来了。匹勒姆斯倒下几分钟,西丝比来了……这正是爱情因缘的“错谬性”,看到一步一步推进悲剧的深渊,即使是桑树也会为之泣血。

像匹勒姆斯与西丝比那样惨烈的经验可能是少见的,不过,一般人到了中年,如果回想自己遭遇的爱情悲剧,就有如发生在桑树下那神话一样的错谬,往往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可能一个人的生命的历史就要重写。也许有人觉得不然,但一个人的被见离、被遗弃,往往是一念之间的事,比几分钟快得多,有一些悲剧的发生直是急如闪电的。

一位朋友向我描述一对恋人逃难的情况,男的最后一瞬间挤到火车顶上,正伸手要把女的拉上来,火车开了,两人牵着的手硬生生被拉开,男的没有勇气跳下去,女的也上不来,车上车下掩面痛哭。我的朋友当年看到这样的场面,忍不住落泪。

这要怪谁呢?怪男的也不是,怪女的也不是。怪火车吗?谁叫他们不早一分钟到呢?怪时代吗?在最混乱的时代也有人团圆,在最安静的时代也有人仳离呀!要怪,只能怪无常,怪因缘。其实,千辛万苦热恋结合的伴侣,终生幸福的,又有几人能够呢?

如此说来,匹勒姆斯与西丝比当下的殉情倒还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证明了不在错谬下屈服,要为爱情抗争到底,连死神都不能使他们分开,他们死时至少是心甘情愿的,充满了爱的。人死了,爱情不死,总比爱情死了,人还活着更有动人的质地。

在这个动人的传奇里,最使我震撼的不是匹勒姆斯或西丝比,而是那一棵桑树,桑虽无情,却有永恒的怀抱,要让世人看见桑树时,知道人间有一些爱的心灵不死。

几天前,有人送我一盒桑椹,带着血色的,在夕阳下吃的时候,又使我想起在遥远的巴比伦城郊外,那一棵雪白浆果的桑树——“你将染满我的鲜血”,空中有一个声音这样说。

从此,世界上的桑树浆果全从白色变成红色,成为真心相爱的人永恒的标志。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34L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