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又译成觉有情、大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意即是求道的大心人、求大觉的有情众生。
凡是发起勇猛求菩提心的人,希望走向自利利他觉行圆满的人;凡是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无量众生的人;凡是有未来成就佛果的愿望,现在正修诸波罗蜜行的人,我们都称为“菩萨”。
对于那些心量特别大的菩萨,志求无上菩提的大乘行者,我们称为摩诃萨埵、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等。
佛教经典里,曾以各种不同的名字称呼菩萨,我们在这里举出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开士、大士、圣士、上人、无上、力士、无双、不思议、大自在、大功德、大道心、法王子、成就觉慧、最上照明、普能降伏、最胜萌芽……从这些译名,我们可以联想到菩萨的一些特质。
古往今来,我们固然给菩萨各种不同的异名,但到了近代这些名称都固定了,往往不能给我们重重的一拳。有一次,我听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他把菩萨译成“觉悟战士”,心里觉得十分感动。
宗萨仁波切的意思是,现代的修行者走向菩萨道比从前的人难多了,原因是现代的生活复杂,烦恼繁多,时空扰乱,现代人的菩萨行几乎不可能平顺,因此发心于菩萨道的人要有如战士一样搏战,才可能真正进入菩提道的大门。
从“萨埵”的意思来说,我们时常忘记其中的勇猛之意,而勇猛也是菩萨极为重要的特质。
我们发起菩提心,有菩萨的愿望并去实践它,最需要有勇猛的心,要有向复杂的欲望、炽烈的烦恼、起落的生死奋战的勇气,那就像一个战士上前线一样。
当然,上前线的战士会遭遇到很多情况,可能花许多力气去攻占一个据点,发现里面并没有敌人;也可能在沙滩登陆时,发现已被千军万马包围了。可能不发一枪一弹,已经横越千里;也可能弹尽援绝了,发现一寸地都还无法前进。
不管是什么情况,作战的准备是一点也不能轻忽的。
记得服兵役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作战推演,叫做“退回攻击发起线”。一个战士每天都是站在攻击发起线上,但如果作战无功,就要退回攻击发起线重作准备。准备什么呢?对“觉悟战士”,就是更充足的觉悟态度、更深切的慈悲资粮、更有力量的智慧武器,唯有觉悟、慈悲、智慧,才可以让我们面对烦恼、痛苦、生死时无所畏惧。
觉悟战士的觉悟、智慧、慈悲是来自两个重要的认识:
一是同理心,对众生有一体感,知道有任何一个众生未得度、有一众生尚未圆满,心情若有憾焉,这是由于认识到每一众生都是我,我也是众生的一分子,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就是根源于这种同理心。
二是平等心,知道众生的佛性平等,只要透过觉悟,都可以走入菩提愿海,终致成就,我对待任何一众生的心正是与供养诸佛菩萨的心平等无二。对任一众生不起一念非亲友想,不起一念非父母想,不起一念非菩萨想,这才是真实的平等心。
如果一个人有了同理心、平等心,那么他不做菩萨也就很难了。
如果一个人有了同理心、平等心,就可以走出佛堂、大开心眼,认识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甚至穿牛仔裤、粪扫衣的菩萨了。
如果一个有同理心、平等心的觉悟战士,他不管到什么战场、面对什么烦恼,也都可以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了!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4495H.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