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胜利转进(2 / 2)

芳明1128 西洋湖边 1240 字 3个月前

张迪军在铭州的抵抗异常顽强,刘光世军多次进攻未果,迟迟无法突破城防。在方梦华的策划下,张迪巧妙地利用城内地势和军事布防,将刘光世的攻势一次次化解。此时,城内的百姓已经在张迪的安排下,有序撤向太行山。

然而,随着呼延绰的追兵渐渐逼近,铭州的局势变得愈加紧张。张迪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撤退,否则将被困在铭州无法脱身。

「撤!」张迪果断下令,放弃了最后的防御,带领剩余的军队撤离铭州。

随着杨志军的牵制,张迪军成功将大部分百姓转移至太行山区。待转移完毕,张迪一声令下,军队迅速撤离铭州,向山中隐秘的据点转移。

在杨志和高托山的策应下,张迪军成功将约八万名愿意跟随的百姓转移到太行山的磁山、滏山和隆虑山一带,建立起新的据点。这一系列转移行动紧张而有序,百姓们踏着艰难的山路,将自己的未来寄托于这片新开拓的土地。

磁山、滏山和隆虑山这些地形险要的山区,成为张迪军和百姓们的安全港湾。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知道,这是为了逃避宋军的围剿,也是为了抵抗未来金兵的侵袭而做的必要准备。

与此同时,张迪军中的水贼部队则留守在巨鹿泽,这片泽地水网纵横,易守难攻,成为河东与京东绿林会联络的中间呼应点。随着据点的建立,河东绿林会的版图逐渐扩展,方梦华的战略布局也日渐成形。

杨再兴原本只是一个小股流匪,对隆虑山并无深厚感情。他原计划劫掠些盘缠后南下郢州,投奔旧识曹成。然而,命运的安排让他与杨志相遇并拜了杨志为叔父。

「再兴,你若留在河东,将来必有大作为。」杨志曾经对他这么说。杨再兴对这位叔父心怀敬重,也正因如此,他选择留在了河东。

隆虑山与抱犊山相邻,离他的家乡汤阴县也不远。杨再兴认为,留在这里不仅能够保护乡里,也能依靠河东绿林会的力量,在这动荡的时代中闯出一片天地。随着河东绿林会的势力逐渐扩展,他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完成铭州的行动后,杨志与张岑护送方梦华,悄然向东越过宋军的封锁线,准备前往梁山泊。为了避开刘光世军的封锁,他们选择了一条偏僻的小道,绕过大名府的封锁线,前往梁山泊的途中还需避开敌军的巡逻。

夜幕降临,三人骑马穿行在荒野中,周围只有虫鸣和远处的狼嚎声。方梦华坐在马背上,耳边风声呼啸,她知道这一路充满危险,但她也明白,这是必须经历的考验。

「前方有一队宋军的巡逻队。」杨志低声提醒道。

张岑迅速做出判断,「我们可以绕过他们,从旁边的小路过去,不过这样会多走一天的路程。」

方梦华思索片刻,点头道:「小心为上,我们绕道。」

这一路并不容易,刘光世军的大军压境,大名府的防线尤为严密。但杨志和方梦华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利用夜色和当地地形的优势,屡次避开了宋军的巡逻队伍。

在经过数日的艰苦跋涉后,他们终于到达了寿张县梁山泊的边缘。梁山泊,这个昔日的绿林豪杰之地,已经不再是往日的模样。随着许多兄弟的离散,梁山泊的名声已大不如前。

然而,方梦华此行并非单纯为了寻求联盟。她知道,这股力量如果能够重新凝聚,将会在未来的抗金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