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武夷血夜(2 / 2)

芳明1128 西洋湖边 1594 字 3个月前

吕师囊看着远处的火光,冷笑了一声。他知道,这一次的夜袭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他不打算在此久留,立刻率领部队撤回太姥山大寨。

在吕师囊撤退之后,范汝为的大军依然陷在混乱之中。他们试图扑灭火焰,但风助火势,火焰很快蔓延到了整个营地。范汝为不得不指挥部队撤离大寨,以免更大的伤亡。

待火焰渐渐熄灭,天已拂晓。当范汝为终于恢复了大营的秩序时,营地已经烧成了一片废墟。被踩踏和烧死的喽啰尸横遍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烧焦的气味。范汝为召集手下清点损失,发现竟有七百多人在混乱中被烧死或踩踏致死。这对刚刚聚集起来的队伍来说,简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范汝为愤怒地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怒火中烧。他意识到,这次夜袭不仅给他的军队带来了惨重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打击了他的威信和士气。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吕师囊,好一个吕师囊!你等着,总有一天我要你血债血偿!」

虽然此次夜袭令范汝为大军损失惨重,但也让吕师囊等人意识到,范汝为的势力并非毫无战斗力,也许还需要更多的筹谋和准备。

范汝为心中愤怒,但也不得不承认,吕师囊的这次夜袭大大削弱了他的实力。现在他面临着一个新的困境:如何在吕师囊的强大攻势下保住武夷山的地盘。

与此同时,建州知府王凌明也得知了吕师囊夜袭武夷山的消息。他一直关注着福建的局势,对于范汝为的崛起和吕师囊的行动都十分了解。

在武夷山贼人黑吃黑的消息传到建州后,知府王凌明一直在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他看到了范汝为与吕师囊之间的矛盾,也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利用双方的冲突来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王凌明心生一计,他觉得现在正是一个拉拢范汝为的好时机。范汝为刚刚受到重创,如果能趁此机会对其进行招安,不仅可以削弱吕师囊的力量,还可以为朝廷收复这片动荡之地。他认为,只要能够招安范汝为,便能以范汝为为先锋,共同剿灭吕师囊及其南路军势力。这样一来,既能把明教势力赶出福建路,又能将范汝为这个不可控的因素纳入朝廷的统治之下。

于是,王凌明迅速写了一封奏折,陈述了当前福建的局势,以及他认为可行的策略。他主张,朝廷应尽快下旨招安范汝为,以平息武夷山的动荡,并借此机会重新稳固朝廷在福建的统治。他知道,若朝廷能采纳他的建议,福建的局势将很快发生变化。

他在奏折中写道:「福建武夷山范汝为,虽为草莽之徒,然其众甚众,若能招安,必能为我朝所用,共剿魔教吕贼之乱。望陛下早日赐旨,以安民心。」

王凌明的奏折送达开封后,立即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此时,朝廷内部对于福建的局势颇为关注。一方面,吕师囊的南路军仍然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势力;另一方面,范汝为等绿林豪杰的崛起又让局势更加复杂。

朝廷内部对于王凌明的提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些大臣认为,范汝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招安不过是权宜之计;但也有大臣认为,此时福建局势紧张,若能以招安之策稳定局势,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最终,赵佶决定暂时观望,派遣使者前往福建,调查当地的实际情况,再做定夺。在朝廷看来,福建的局势尚在可控范围内,招安与否,仍需慎重考虑。

在朝廷的使者赶赴福建的途中,吕师囊和范汝为双方陷入了短暂的相持状态。吕师囊虽然在夜袭中大获全胜,但他也意识到范汝为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不愿轻易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而范汝为则在紧急整顿队伍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应对吕师囊的下一步行动。他知道,自己的地盘和人马虽多,但纪律松散,若再遭到类似的夜袭,恐怕难以承受。

于是,福建的局势一时间陷入了微妙的平衡。吕师囊和范汝为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次的较量。谁能在这场角力中占得上风,还未可知。此时,吕师囊与范汝为之间的对抗,已经不仅仅是江湖豪杰之间的争斗,而是一场牵动整个福建,甚至可能波及整个朝廷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