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开京的大街小巷早已热闹非凡。金光闪闪的「宣和通宝」在市井之间叮当作响,带着那独特的化学处理后光泽,成为街头巷尾谈论最多的话题。无论是买卖的小贩,还是匆匆赶路的商人,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片繁荣的表象下。对开京的百姓来说,江华租界的繁荣不再是遥远的传说,反而带动了整个高丽的经济,甚至连汉阳这样的重镇也受益匪浅。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着租界赚来的钱回乡消费,市场上各种物资交易日益活跃。酒馆里高丽烧酒的香气弥漫,布匹店中各色华美的丝绸熠熠生辉,甚至连原本凋敝的乡村集市也因为这些外来财富重获生机。百姓们手中的「宣和通宝」成了他们摆脱贫困、追求更好生活的希望。
然而,繁荣的背后,权力的贪婪却在暗暗滋生。
高丽权臣李资谦站在府邸的高楼上,俯瞰着整个开京的街景。他的目光落在那些手握「宣和通宝」的百姓身上,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自从江华租界兴起,越来越多的高丽百姓涌向那里打工,赚得满满的铜钱与银两,这种巨大的财富流动让李资谦嗅到了一丝商机。
「方梦华倒是聪明,」李资谦冷笑着自言自语,「用这些‘宣和通宝’,把她从我们高丽王廷勒索去的金银,反而通过民间流动的方式还了回来。」
他对租界那边的局势了然于心,也知道高丽民间的仇视情绪正在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受惠于租界,他们对高丽王廷的敌意反而逐渐加深。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回到家乡后,仍旧摆脱不了王廷和地方官吏的盘剥时,心中的愤怒更是积累得无法遏制。
李资谦心中盘算着如何从这些财富中分一杯羹。他在浮桥的高丽一侧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检查站,每一个从租界归来的「农民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盘查。他推行了一项名为「境外所得税」的新税种,税率高达三分之二,这让许多原本靠辛苦劳作赚来的钱财,瞬间又回到了权贵的口袋里。
「只要他们在租界区赚得比高丽本土多,他们就会继续去那里打工,而我们只需从中抽取一部分,就足够让我们受益。」李资谦得意地对身边的幕僚说道。
这一政策很快推行开来,走在浮桥上的高丽百姓一个个脸色沉重。原本期待着回乡与家人团聚,享受辛苦劳动所得的他们,经过检查站时却不得不将大部分财富交给高丽王廷。他们回到家乡,发现乡间的胥吏们依旧如豺狼般等候着,按照原先的标准继续盘剥剩余的财富。每当他们提出异议,胥吏们便冷冷一笑:「你们能去租界做工,已经是天大的恩赐,还不知足?」
愤怒的火焰开始在民间燃烧。那些曾在租界享受过相对公平待遇的百姓,渐渐对高丽王廷和地方权贵产生了强烈的敌意。他们记得,在江华租界,尽管辛苦,但每一个时辰的劳动都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报酬。租界里的工头虽然严苛,但至少不会像高丽的地主们那样,随意挥动鞭子,更不会把他们的工钱随意扣除。
有些人甚至开始悄悄议论:「或许租界那边的宋人,方大当家,才是真正的救世主。」
这些话语在田间地头、集市茶馆中不断流传,成为高丽百姓茶余饭后的新话题。随着江华租界的繁荣,更多的百姓心向那片被高丽权贵称为「屈辱象征」的土地。他们不再羞耻于被骂作「韩奸」,反而对那些守在旧制度下的高丽官吏和地主充满了鄙视。
「租界的人至少知道我们是谁,他们给我们钱,给我们饭吃,」一个刚刚从租界回乡的汉子愤怒地说道,「而这里的人,只知道拿我们的命换他们的富贵!」
开京与汉阳虽然表面上日益繁华,但这片繁华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矛盾与危机。李资谦和他的权贵同僚们正享受着来自租界的红利,浑然不觉,他们所代表的旧权力结构,正在被江华租界的繁荣慢慢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