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第二二〇章 寸土寸金(2 / 2)

芳明1128 西洋湖边 2164 字 3个月前

她站起身来,望向窗外汹涌的人潮,缓缓说道:「如果我们不抓紧解决这些问题,叛军和金兵不需要再攻打江华——内部就会先乱起来。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稳住局势。」

随着命令下达,舟山军和明海商会紧急动员起来。租界周围开始修建新的难民区,工匠们日夜不休地赶制木屋和砖瓦房,尽可能在冬季到来之前,为无家可归的难民提供庇护。与此同时,舟山军和商会还开始着手研究新的水源净化系统,避免卫生问题进一步恶化。

然而,尽管救援措施已经展开,江华-仁川租界区内的紧张情绪仍未得到缓解。百姓们焦躁不安,秋风瑟瑟,似乎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集市上,小摊贩朴氏正在卖菜,蔬菜和小吃的摊位前人流不断。

方小厮趁着休息时间,走到朴氏摊前,一边挑选食物,一边打趣道:「朴大姐,这饼子怎么涨得这么快?上个月才三文钱,现在都五文了。」

朴氏擦了擦额头的汗,叹道:「这哪里是我想涨价,菜价都翻了倍了。你看看这人多东西少,江华租界人满为患,咱们小摊也被逼得没办法。」

站在一旁的金老汉,是一位从开京逃难而来的农民。他一边挑着菜,一边苦笑道:「乡下日子不好过,逃到这儿本以为能有条出路,可现在租界人这么多,日子也难啊。」

方小厮点了点头,叹道:「听说有人建议把一部分难民送回乡下去,租界这地方已经撑不下这么多人了。」

朴氏闻言,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真的吗?可要是人都走了,我们做生意的怎么办?这租界里的人口可是一大买卖。」

金老汉冷笑了一声:「回乡下?乡下如今哪还有安稳的地方?能在租界熬着就不错了,总好过回到战乱之地。」

方小厮苦笑道:「是啊,能熬就熬吧,只是希望日子能好转。」

江华租界的议事厅内,灯火通明。几位租界的要员齐聚一堂,讨论如何应对当前的住房危机。

明海商会沈千山都督坐在会议桌的中央,脸色严肃:「崔管事,难民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这些天我接到好几起闹事报告,都是因为住房短缺。现在,情况已经到了不得不应对的地步。」

原耽罗郡守崔田站起来,眉头紧锁:「沈都督,我们已经尽力扩建了新的居住区,但依然不足。人数太多,地太少,搭建临时棚屋恐怕是唯一的办法。我们只能先保证他们有地方落脚,等到冬天再进一步规划。」

工匠头领陆大春站了起来,提出自己的建议:「棚屋虽是权宜之计,但如果冬天来了,那些简陋的房子根本抵挡不住寒风。我建议我们动用租界外几座未开发的小岛,修建一些长期的居住区,至少可以缓解一部分压力。」

沈千山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是个办法,但修建需要时间。眼下最急需的是稳定局面,不能再让这些难民的情绪失控。我可以动用军队的劳力,先协助搭建临时棚屋,争取在冬天到来之前解决燃眉之急。」

崔田听后,立刻附和道:「那好,我这就调派人手,从最紧急的区域开始安置。」

会议室内的气氛依然凝重,虽然租界得到了短暂的和平,但这座城市的困局还远未解决。各位要员都清楚,眼前的挑战远不止是住房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如此多的人口,如何维持租界的繁荣与稳定,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金富轼的复出成了南高丽与租界之间的重要桥梁。他被汉阳王廷重新启用,负责与仁川租界的外交事务。这一方面巩固了南高丽对舟山军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为租界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后盾。南高丽的全面倒向舟山军,使得整个局势发生了变化,南高丽不再是孤立无援的政权,而是舟山势力的重要一环。

然而,战争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租界人口回落到28万,尽管表面上缓解了拥挤的局面,但也暴露了舟山军在管理上的瓶颈。租界的扩展与经济建设需要更多时间和资源,而新一轮的移民潮仍可能随时到来。随着人口逐渐稳定,租界区的社会秩序也开始重新恢复。商贾、工匠、农民等各类人群再次聚集在仁川街头,试图在这片新的土地上重新打拼。

方梦华对此局势了然于心。她知道租界的扩展并非一蹴而就,接下来必须着眼于更为长远的发展规划。永宗岛和周边岛屿,作为新的「新界」,虽然面积不大,但其战略意义巨大,尤其是仁川港未来的发展潜力更是不可忽视。与此同时,随着租界区人口逐渐回落,方梦华必须集中精力解决内部的民生问题。她深知,如果无法有效管理这片租界,那么即便在战场上获胜,未来的挑战依然层出不穷。

租界内的房地產危机,虽然因人口回落而有所缓解,但依然是方梦华需要解决的重点。她已经下令沈千山和金五娘组织商会的力量,加紧修建更多的临时房屋,同时加速城市规划,将拥挤的难民分散到新开发的永宗岛和其他小岛。与此同时,租界内的水利工程也将全面升级,确保在冬季来临前,能够妥善解决饮水和卫生问题。

尽管前路艰难,但这片租界正在重新走向秩序与繁荣。而经历过战争与动荡的百姓们,心中仍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