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相州机遇(1 / 2)

芳明1128 西洋湖边 1544 字 3个月前

杨八出城后,马不停蹄地向相州进发。与大名府的繁华和自满相比,城外的地界早已不复往昔的安宁。相比纸醉金迷的北京大名府,相州的乡野显得荒凉凄凉。这里并没有金兵的威胁,但在百姓心中,官府的贪婪和土匪的横行已让生活变得难以为继。尤其是相州知府焦攀,彻底吸干了这片土地的生机,这位大贪官的恶名早已传遍四方,他的横征暴敛使得百姓民不聊生。胥吏们穷凶极恶敲骨吸髓的剥削逼得许多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走上山落草,成了小股土匪,然而这些土匪也只敢欺负更弱者,凶残却又没有组织,完全陷入了内部的恶性循环。

宣和六年十月初八秋风瑟瑟,杨八策马走在相州乡间,四周尽是荒芜的田地。饥荒和战乱尚未真正到来,但这片土地上已经显现出土崩瓦解的迹象。成群结队的小股土匪在山林间出没,他们刀口舔血,只能抢掠更弱小的村民以求生存。

杨八来此,心里已有了底。他知道,想要说服这些陷入绝望的百姓离开故土远走海外,想要在这里招募人去北海道,应该会比在大名府那样的安逸之地容易得多。杨八策马穿过这片纷乱的土地,心中暗自感叹百姓们的困境。这些失地的农民和刚刚落草的毛贼,对未来的期盼已经被现实压得粉碎,如果能给他们一线生机,他相信他们会抓住机会。

但相州的绝望并非没有例外。在汤阴县,武德充沛的村民们保持着一种难得的生气。杨八进入村中,耳边不时传来村民们的谈论声。这些村民正在热烈讨论一位本县的英雄人物——岳大郎。他们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和钦佩。

在经过汤阴县的时候,杨八看见村民们正围在一起谈论岳大郎岳飞的事迹。岳飞的声名赫赫,不仅在当地百姓口中如神般传颂,连相州之外的人也逐渐知晓他的威名。村民们骄傲地谈论著他们的岳大郎最近在威胜军一带连拔十一座山头匪寨,区区一百厢军步卒起家短短半年内剿灭了上万贼寇。对于这些乡亲来说,岳飞不仅是乡土的骄傲,更是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的希望。

「咱岳大郎可是威震一方的人物,如今升任辽州兵马都监,这等本领怕是以后能做大事。」一个年迈的村民感叹道。

另一人接过话:「可不是,听说他在沁源那穷山恶水的地方也能连破匪寨,这么年轻就成了我们汤阴人的大英雄,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岳大郎今年从都头一路升到都监,前不久他在威胜军沁源县那片穷山恶水里头半年内剿灭了十几座匪寨,真是了不起!」

「可不是嘛,听说他从一百个厢军步卒起家,半年内拔了11座匪寨,杀了上万匪徒,这可比当年的狄青还厉害!」

「岳大郎就是咱汤阴人的骄傲!你说,这样的人,谁不敬服呢?」

杨八默默听着村民们的话,心里暗自佩服岳飞的能耐。他知道岳飞这样的人物在民间有多大的影响力,这让他心中暗自盘算,是否可以借用岳飞的名声来帮助自己说服更多的人离开这片破败的土地。

不过,更让杨八注意的是村民们偶尔提到的一个名字——河东绿林会。这帮山匪与其他土匪不同,不但很少对百姓作乱,甚至有传闻说有近十万百姓躲在太行山深处的匪寨后方,靠开荒耕种维持生计。村民们对这群山贼的态度似乎并不全然是厌恶,反而有些敬重。

「河东绿林会里可不全是坏人。听说他们里头还有个万女侠,人们都说她神龙见首不见尾,曾经也在咱相州呆过。她可是一位真正的侠客,据说她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杨八听到这里,眼神一亮。他立刻明白,这位万女侠正是他曾经听说过的方梦华——她在北方行走江湖时,曾化名万美华。方梦华的名声在这里显然比岳飞还要深入民心,特别是在那些徘徊于匪与民之间的人中间。这给了杨八灵感——若能借助方梦华的名头,或许能更快招揽到愿意去北海道的人。

他此次来到相州,目的是为招揽那些愿意为更好生活而远走他乡的百姓和山贼。相较于这片仍对岳飞怀有深深敬意的村民,杨八知道他需要去更边缘、更混乱的地方,寻找那些对现状彻底失望的人。

果然,杨八越往相州乡野深处走,看到的景象越发凄凉。残垣断壁间,饥民和落草为寇的小股土匪四处游荡。焦攀的残暴统治使得百姓活不下去,逃荒者越来越多,一些村庄甚至已经空无一人。杨八靠近一片山林,发现几名衣衫褴褛的男子正在四下巡查。他认出这些人是刚刚上山落草的毛贼,显然只是为了生存而不得已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