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釜底抽薪(1 / 2)

芳明1128 西洋湖边 1634 字 3个月前

五月的烈日炙烤着大地,鲁淮厢军13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向怀仁县的城墙。蔡攸站在高处,远眺城下战场,脸上露出阴狠的笑容。厢军虽不如禁军那般训练有素,但作为攻坚战的苦力,他们堆土垒墙的本事却是一流。眼前这座四层楼高、用混凝土加固的城墙,尽管令人生畏,但蔡攸心中自有对策——用人堆出一座「土山」,将这些身经百战的绿林会守军的高墙变成坦途。

「大军听令,每人背一筐土,前赴后继!」蔡攸挥手下令。

数万厢军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战鼓声和督战队的催逼下,一波又一波地冲向城墙。他们将土筐背到城墙下,倒在已经堆积的土堆上,任凭头顶弓箭如雨倾泻。每当一个士兵倒下,后面的同伴便顶着密集的箭矢,将土倾倒在前者的尸体上,如此往复,直到累累白骨被土堆掩埋,逐渐形成了一座直通城头的土山。

城墙上,花荣站在瞭望台,冷眼注视着这一幕幕惨烈的景象。他早已料到宋军会用这种人海战术,但没想到他们会如此疯狂地堆起一座「尸土山」。守军的弓箭手们不断射出箭矢,可厢军数量之多如无尽的浪潮,根本射之不尽。手下的士兵们疲惫不堪,拉弓的手臂早已酸痛不止。

「花团长,我们的箭快用光了!」一名副将焦急地报告。

花荣点点头,面色凝重:「坚持住,这种堆土的战术需要时间,城墙还没到危险的时候。让弟兄们休息片刻,保存体力。」他很清楚,城墙的混凝土虽然坚固,但面对宋军这种不要命的进攻方式,时间一长必然会有危险。而且,蔡攸的意图很明显——他不需要精锐,只要人多,堆到城头就能打开突破口。

而舟山海军第二旅报告在一江山岛的防线暂时稳住,岛上烽火连天,炮火如雨,浙东的海面上激战正酣。李海的第二旅和泉州水师僵持不下,而岛上的许义面对薛弼的厢军压力,守卫阵地岌岌可危。

方梦华接到了怀仁县和浙东两处前线的战报,心情愈发沉重。她站在济州岛的指挥厅中,眉头紧锁。怀仁县的防御虽然坚固,但面对13万宋军的围攻,时间不容乐观。更令人担忧的是,她最为惧怕的局面正在发生——金兵南下的威胁越来越近,而宋军内部却因蔡攸的狂妄和鲁莽,逼迫自己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与其正面作战。

方梦华心里十分清楚,她一直试图避免在靖康之变发生前与宋朝全面开战,但形势的发展却已不由她掌控。她望着地图,手指轻轻划过山东和江南的战线,陷入沉思。

「梦华妹子,怀仁县的守军还能坚持多久?」站在她身旁的柴进问道。

「花荣是老将,暂时还能顶住,但宋军人数太多,堆土战术迟早会见效。我们不能指望守军能独自支撑太久。」方梦华声音平静,但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

「浙东的情况呢?」张典从地图旁抬头问道。

「一江山岛和大陈岛陷入了僵持,李海的第二旅暂时扼制住了泉州水师,但许义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若敌方援军再来,形势将会恶化。」

方梦华目光冷峻,深知正面战线的胶着将耗费大量资源和时间,若不另辟蹊径,浙东外岛的防线恐难长久维持。

她站在指挥舱内,审视海图,目光迅速落在泉州水师的母港——金门和厦门。泉州水师虽在前线与舟山海军缠斗,但他们的后方——福建沿海,尤其是金门、厦门两岛的防御相对空虚。若能快速突破这两座岛屿,夺取泉州水师的后勤补给与船坞基地,便能一举打乱敌方部署,彻底扭转战局。

方梦华当即做出决定:「张典,俞道安,罗勇随本座绕后,直袭泉州水师母港!」

张典麾下的海军第一旅精锐尽出,甲板上的舰炮整装待发,士兵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准备迎接这场突袭行动。俞道安的第一师作为步兵,早已训练有素,擅长两栖作战。此次行动若能成行,便能彻底打击泉州水师的战斗意志,打乱敌军部署,为浙东的守军争取宝贵时间。

方梦华传令全军准备出发,并亲自放出信鸽,传令福建太姥山的吕师囊。她决定发动福建各地明教教众,特别是泉州各县的地下力量,配合此次奇袭行动,发起佯攻,扰乱敌军。信鸽振翅高飞,带着这封关键的指令,从济州岛过海到舟山再直飞福州太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