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廿八的清晨,王宗石身披粗布长袍,走上信州贵溪一座明教聚会所的高台。他的身后,教众们高举着红色的教旗,脸上露出虔诚而激动的神色。台下聚集的百姓早已人头攒动,焦灼的目光紧紧盯着他。
王宗石站在高台上,目光炯炯,缓缓开口:「诸位乡亲,今日之局,已到生死关头。朝廷的贪官污吏视我们如牛马,盘剥无度,田地被霸占,粮食被夺走,我们的孩子饿死在家中,我们的父母病死无人问津。再这样下去,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路!」
台下的百姓群情激昂,窃窃私语声渐渐汇成低沉的怒吼。
「但是,今天不同了!」王宗石高声喊道,声音透过空气,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今天,我们不再忍受!我们要反抗!要让那些贪官、那些朝廷的鹰犬知道,信州的百姓不会再俯首称臣!我们要揭竿而起!为我们的家园而战,为我们的孩子而战!」
教众们举起了旗帜,高呼着:「反了!反了!」声浪如洪水般席卷全场。
王宗石挥动手中的长刀,眼神坚定:「现在,贵溪县城已经戒备松懈,县衙的官兵不过几百人,他们根本无法阻挡我们。我们要用今天的胜利来点燃信州的燎原之火!」
他的话音刚落,早已埋伏在四周的明教义军迅速行动起来。王宗石的亲信石三带领数百名勇敢的义军迅速冲向贵溪县城的东门,那里守卫最为薄弱。另一队义军在教众首领刘冲的带领下,迅速包围了县衙,切断了官兵的后援通道。
王宗石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冲向西门,那里是县城的粮仓和武器库所在,一旦攻下,义军不仅能获得大量的粮食,还能补充兵器,确保起义持续作战的能力。
贵溪县的官兵根本没有料到起义的突然爆发,当义军如潮水般冲进县城时,他们完全陷入了混乱。王宗石手持长刀,带领义军迅速突破城墙,守卫的士兵四散奔逃,义军势如破竹。
不到一个时辰,贵溪县城完全落入义军之手。义军占领了粮仓,分发粮食给早已饥饿难耐的百姓,随后,他们迅速封锁城门,准备迎接下一步的战斗。城内百姓看到义军大获全胜,纷纷走出家门,加入起义队伍。贵溪的百姓们带着干粮和武器,跟随义军涌向街道,整个城池变成了反抗的海洋。
与此同时,弋阳县的起义也如火如荼。信州各地的明教义军接到信号,纷纷揭竿而起,点燃了江南的反抗之火。王宗石迅速召集起义军,整合力量,准备迎接朝廷的反扑。
起义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信州,王宗石的旗帜成为了反抗的象征。起义军的队伍迅速扩充,人数从最初的几千人猛增到数万人,义军的势力在信州如野火般迅速蔓延。面对这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蔡攸的围剿计划开始摇摇欲坠。
王宗石站在贵溪的城头,目光遥望远方。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信州的起义只是点燃江南反抗火种的第一步,而接下来,整个江南都会在明教的旗帜下掀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