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庄点了点头,但面露无奈:「然而宰执们坚持认为此举可以保全陛下和朝廷的希望。」
李纲转身,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若不采取果断的措施,汴京将失去守卫,皇权也将荡然无存。他坚定地走向大殿,打算向在场的众宰执阐明自己的见解。
当他走进大殿时,众臣正在热烈讨论。李纲一眼便看见了正在高声争论的白时中,他上前打断道:「诸位相公,如今金兵已逼近,陛下即位之初,应当顺应天心,守护国家,何以舍此而去?」
白时中面露不悦:「李纲,汴京的防务尚未准备妥当,你怎么能如此固执?我们需要为陛下的安全着想。」
李纲沉声道:「将军们在外,百官和百姓在此,守护宗社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今若逃避,只会让敌人更加肆无忌惮。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发扬士气,振作军心,保卫我们的家园!」
此言一出,众臣皆为之静默。李纲的话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他们心中的迷雾。许多大臣开始思考,他的话是否确有道理。
「既然如此,」赵桓终于开口,目光坚定,「我决定留在京城。无论前方敌军如何,我必与诸位一同坚守!」
李纲欣然一笑:「陛下所言极是。为了捍卫我们的宗社和百姓,我们绝不能退缩!」
他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他都会倾尽全力守护这个国家。他迅速展开计划,组织城防、整顿士兵,迅速召开军政会议,鼓舞将士的士气。
「我建议各位将领,立刻整顿军队,鼓舞士气,设法强化城池防御!我们必须让敌人知道,汴京绝非易攻之地!」李纲坚定地说。
众将领纷纷应诺,李纲转身向欽宗说道:「陛下,请赐予我们足够的银钱和物资,以便我们招募士兵、购买武器。我们的目标是,坚守汴京,绝不让敌人轻易得手!」
「好!」赵桓坚定地点头,决定加大对防务的投入,绝不退让。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消息传来,金军已在城外集结。李纲心中紧绷,知道时局已然危急。他站在城头,望着远处密集的敌军,脸上透露出一股愤然与坚毅。
「我将以身作则,誓死捍卫这座城池!」他心中暗自发誓,愤然挥舞着手中的宝剑,鼓励士兵们:「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愿以死守卫,绝不退缩!」
士兵们听后齐声应诺,心中燃起了斗志。李纲明白,正是这一刻,汴京的命运将由他们共同决定。
新任尚书右丞兼东京留守李纲,临危受命后迅速展开防御工作。他站在城墙上,目光坚定,周围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虽然他们中有许多人此前从未见过真正的战争,但在李纲的鼓舞下,士气逐渐高涨。城墙四周正在进行着紧张的修缮,弓箭手、炮弩手、厢军和民兵全力准备,他们修补破损的楼橹,安置巨大的石炮弩,堆积着砖石、檑木和火油,用以迎击即将到来的金军攻势。
李纲走到城墙边,俯视下方城壕。前方的延丰仓里存放着近四十万石的粮食,是京城粮草的命脉。数百名士兵正守卫在通津门外,不敢有丝毫懈怠。远处的朝阳门外,后军驻扎在樊家岗一带,那里地势狭窄,是开封城最为薄弱的防线。李纲特意增派了兵力防守,以防金军从此处突入。城内的左、右、中三军也都时刻待命,随时准备应对金兵可能的突袭。
站在城墙上的李纲,心中并不轻松。尽管开封城内的防御正在逐步加强,但金军的凶猛攻势和郭药师的叛变让整个局势变得极为严峻。尤其是天驷监的失守,使得金军在城外获得了大量的粮草补给,这对守城军民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李纲召来几名将领,沉声说道:「城外金兵已经得了天驷监的粮草,士气大振。你等务必要加强城墙四周的防备,尤其是通津门和朝阳门,这两处最为关键。若城破,则我们开封将无立锥之地。」
将领们一一领命,面色凝重。他们知道,眼下这场战事不仅关乎自己的性命,更关乎整个宋朝的生死存亡。若是开封城失守,天下必将陷入一片战火之中。
随着日头逐渐升起,开封城内外都忙碌起来。城中的百姓虽然依旧惶恐,但在李纲的激励和号召下,许多人也开始参与到城防的准备工作中,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运送粮草、修缮防御工事,协助守军作战。各大坊市里,铁匠铺和工匠们日夜赶工,打造弓箭、盔甲等武器装备。
李纲再次巡视完城墙后,来到城内中军大帐。帐内的将士正在听候他的指令。李纲站定,目光锐利,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金兵虽强,但我等若同心协力,誓死守城,必能顶住这次攻势!守住京城,守住我大宋的根基!」
将士们纷纷应声,气氛振奋。李纲深知,眼下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和士气的比拼。他必须稳住这座城的信念,才有可能等待外地勤王军的到来。
就在此时,一名哨探急匆匆地从门外跑来,跪倒在李纲面前,喘着气禀报道:「启禀李尚书,金兵前锋已到城外三十里处,黑旗军为主,兵锋正直逼城下!」
李纲眉头一皱,随即冷静地说道:「传令下去,各军备战,若敌军逼近城门,不可怠慢!我等与城共存亡!」
随着一声号令,开封城四面八方都开始了紧张的准备。火油被抬上城墙,弓箭手拉弓备箭,城门紧闭,战斗一触即发。
这一日的开封城,注定将在历史的风云中留下深重的印记。李纲心中虽有焦虑,却无一丝退缩。他知道,眼下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唯有坚守,才能为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和身后的万民争取最后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