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议和落定(2 / 2)

芳明1128 西洋湖边 2709 字 3个月前

焦攀站在崇政殿中,面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目光扫过群臣。他深吸一口气,拱手说道:「陛下,此次议和,大金皇帝本已给出诸多宽仁条件,奈何宋朝方面仍显不足诚意。若不能尽早解决问题,恐怕两国之间的战事将再难避免。」

赵桓眉头紧锁,沉声问道:「焦使节,此话怎讲?朕已放弃黄河以北州郡,岳飞与方梦华也必将撤兵,为何你们仍不满足?」

焦攀微微一笑,缓缓说道:「陛下,议和一事并非仅仅看疆域与兵权,还需看人心之诚。」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群臣,语气更为咄咄逼人:「方梦华本非真正的宗室郡主,而是太上皇去年临时册封之人。她既已受封,又与我大金四太子兀术定有婚约,为何如今她不但不归顺,反而执意与金国为敌?她对大金的迎亲之礼弃如敝履,甚至以兵戎相见,试问这就是宋朝的诚意?」

赵桓听得此言,脸色愈发阴沉。他刚要开口,焦攀却抢先说道:「更何况,那方梦华与岳飞关系暧昧,二人频频同进同出,甚至联手袭击大金军营,敢问这对狗男女的行径,难道不正是公然挑衅议和吗?」

此言一出,殿中一片哗然。

「放肆!」张叔夜率先怒斥,拍案而起,「焦攀,你身为使节,却敢在朝堂污蔑我大宋忠臣良将,未免太过嚣张!」

另一旁的徐处仁也皱眉说道:「焦使节,议和之事关乎两国大局,方郡主和岳将军不过小人物,何必揪住此事不放?」

焦攀毫不示弱,冷笑道:「小人物?二人屡次重创我大金天兵,已是黄河北岸之心腹大患。只要他们一天不撤,议和便无从谈起。」

赵桓勉强压下怒意,冷声问:「若朕下令二人撤兵,金国是否立刻签订盟约?」

焦攀摇头:「撤兵仅是前提之一。」他目光一凛,继续说道,「此外,大金二太子斡离不欲迎娶茂德帝姬赵福金,望陛下恩准此事,并派一位亲王送嫁,以彰显宋金两国和好之意。」

焦攀此言一出,满殿文武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一片嘈杂的低声议论。这等无礼要求基本等于把赵宋皇室的脸皮撕下来踩在地上摩擦。

赵桓的脸色彻底冷了下来:「茂德帝姬赵福金乃朕之胞妹,早已下嫁蔡鞗,怎能再行和亲?这要求,未免太过分了!」

焦攀却不为所动,冷静答道:「陛下,战乱年代,成全国事乃重于私情。再者,我大金并不拘泥汉人礼法。蔡鞗不过区区驸马,与我大金二太子相比,犹如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帝姬若能嫁入金国,既能彰显两国之好,更可保宋室皇族富贵无虞——如此良策,陛下何乐而不为?」

赵鼎闻言怒不可遏:「焦攀,你这是赤裸裸的羞辱!我赵宋皇族岂能任你们肆意践踏!」

徐处仁虽未言语,面色也极为难看。他低声劝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轻易答应。茂德帝姬是太上皇最宠爱的女儿,若真行此事,朝野震动难以平息。」

赵桓听着群臣的争论,心中怒火翻腾。他当然知道焦攀此举分明是故意羞辱宋朝,甚至试探自己的底线。然而,眼下的局势却让他无从反击。

片刻后,赵桓沉声说道:「焦使节,茂德帝姬已婚之事,朕不可随意更改。此要求,恕朕无法答应。」

焦攀冷笑道:「陛下若执意如此,那议和便无需再谈。大金天兵自会取黄河以南之地。」

赵桓的拳头紧紧攥起,却强行忍住怒意。他目光一沉,说道:「此事尚需再议。焦使节,请回驿馆休息,朕会尽快给出答复。」

焦攀见赵桓态度强硬,心中虽有不满,却也不再多言,拱手退下。他离开崇政殿时,嘴角却扬起一丝冷笑,仿佛已经看透了赵桓的软弱。他走出皇城时,迎着一众文武官员冷漠或愤恨的目光,却显得怡然自得。

「这赵桓终究还是那副模样。」焦攀暗自得意,「二太子派我来试探,他的底线不过如此。」

焦攀离开后,崇政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赵桓未发一言,静静听着两派臣子的争吵。

徐处仁率先站出,沉声说道:「陛下!金国步步紧逼,议和早已名存实亡。若继续退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岳飞与方梦华虽擅动兵戈,但他们击溃金军汉军旗、高丽旗七万之众,为我朝争取了河北诸州的喘息之机,应予以嘉奖,而非责罚。」

张叔夜亦拱手说道:「陛下,岳飞年轻气盛,或有逾越,但其忠诚可鉴!方梦华虽为‘义军’,但她以一己之力稳住河北防线,保得磁州未失。若将这些人定为叛逆,河北再无一兵一卒可用!」

宇文虚中点头附和:「当下局势,唯有严令各地勤王,整合兵马入援河北,方能挽回颓势。」

然而,主和派并不退让。黄潜善冷笑道:「诸位此言未免太过天真。方梦华是何人?她不过一江南反贼,方腊遗党!朝廷当初册封她为郡主,不过权宜之计。如今,她屡次擅启边衅,破坏议和,才引来今日之祸!」

汪伯彦也附和道:「岳飞虽是朝廷命官,但屡次拒不遵诏,勾结义军,实乃为国招灾惹祸之罪人!若陛下纵容此等行为,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法度?」

御史秦桧站了出来,抱拳奏道:「陛下,臣近日风闻,磁州知州宗泽竟擅自收方梦华为义女,以‘义军’名义抗旨守土,已然失去朝廷节制。宗泽若有不臣之心,河北恐非我大宋之河北矣。」

殿内众臣闻言,皆低声议论。宗泽在河北威望极高,他与方梦华联合抗金的事已传遍朝野,但「收为义女」一说,却显得极为微妙。赵桓听罢,眉头深锁。

徐处仁当即反驳:「秦御史所言不过道听途说!宗泽忠心耿耿,河北能撑到今日,全赖他一人力挽狂澜。此时诋毁其名声,未免太过卑劣!」

秦桧不甘示弱:「忠心?若真忠心,为何不遵陛下议和之诏?如今河北战事频发,宗泽与方梦华便是祸首!」

群臣争论不休,赵桓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闭目沉思片刻,缓缓开口:「岳飞虽有抗敌之功,但擅启战端,确实有违军令。朕念其忠勇,赦免罪责,并晋升为开德府马军都统制,率部南撤黄河以南,以示朝廷宽仁之意。」

徐处仁闻言,急忙跪地叩首:「陛下!河北岂能无人?若令岳飞撤军,河北局势恐立刻瓦解!」

赵桓未理会,继续说道:「宗泽深受河北军民爱戴,然方梦华非朝廷编制,私设义军,有违国法。传旨宗泽,立刻解散河北各路义军,携同方梦华回京复命。」

黄潜善、唐恪、耿南仲等人闻言,面露得色,纷纷称赞陛下英明。徐处仁却仍跪地不肯起身,面露悲愤。

赵桓顿了顿,转而说道:「至于焦攀所提之和亲之事,蔡鞗乃蔡京逆党的余孽,与我赵宋皇室无甚瓜葛。传旨蔡鞗,自酌御酒。」

众臣皆惊,蔡鞗虽不受重视,但终究是帝姬之驸马,赐死一事,必定掀起波澜。然而,赵桓却似铁了心,不容置疑。

「茂德帝姬虽已下嫁,但国事为重,朕亦无法顾及私情。传旨茂德帝姬,改嫁大金二太子斡离不,以保两国和平。令康王赵构亲自送嫁,以彰显我赵宋诚意。」

殿中顿时鸦雀无声。

徐处仁、张叔夜等人面露愤怒,却已知再争无益,悻悻退下。而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则一脸欣然,似乎对陛下的决定深感满意。

赵桓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他内心清楚,今日的决定并非他想要的结果,但当前局势,却不容他有更多选择。

「希望,这一切能换来又一个檀渊之盟,那时朕也要像真宗皇帝那样去泰山散散心了。」赵桓喃喃自语,目光复杂地望向崇政殿外的黄昏天色,心中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