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薛定谔的靠山(1 / 2)

究竟忘记了什么?

陆与紧锁眉头。

就差那么一点,偏偏就是想不起来。

一旁的张柬之见状,也并未出言打扰,只是笑眯眯地看着陆与。

虽不过数面之缘,但他对陆与颇为欣赏。

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却未有骄狂之态。

且谦逊有礼,颇有谋略。

更为难得的是,在其身上见不到半分年轻人的浮躁轻狂。

心性稳重,是上位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有如此心性者,再加之他和狄仁杰的扶持,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毕竟,两人联手之下,可是连李显都能扶上太子之位的。

最重要的是,陆与的出身具有天然优势。

其出身注定与朝堂各方势力并无瓜葛,因此行事也无须顾忌太多。

若非其是被狄仁杰发掘,他都想将之收入门下。

凝思一阵,陆与觉得自己似乎隐隐抓住了什么东西。

刹那间,似乎像是一道闪电划过脑海。

陆与眼前猛然一亮。

是了,他记得老头曾说过,自己有一个师弟。

师弟……

陆与反复咀嚼这这两个字,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倘若如此,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天一门作为道家传承,深谙养生之道。

陆天然已经是一百多岁的人,仍旧是驻颜有术,看起来不过是花甲之年。

与其同时代的那些人,如今都已化作一抔黄土。

如此说来,此人尚在人世,也就不足为奇。

但陆天然似乎并不愿提及此人。

当初武氏临朝,他便辞去供奉之职,归隐山水。

而那人却仍旧居于宫中。

想来两人之间,定然是产生了某种分歧。

其实,陆与倒是很理解这位素未谋面的师叔。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

天下人对帝王的下限,普遍具有较高的忍耐度。

像蜀后主刘禅这类不理政务,一心享乐,放权于下的君主,已经是无数朝臣可遇不可求的明君。

更多的是诸如高粱河车神,完颜构以及叫门兄之流。

不添乱的领导,就是好领导。

关于一点,陆与亦是深有体会。

总之,除了极个别的极品皇帝,但凡稍微看得过眼的中人之姿,天下人都会捏着鼻子认了这个统治者。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并非是什么可耻之事。

武则天虽比不得太宗和高宗,但也还算过得去,国家在她手里没出什么大乱子。

最值得诟病的一点,便是抢自己儿子的皇位。

这也是陆天然辞官不做的重要原因。

人各有志。

这天下,总还是需要人来任事的。

思及此处,陆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难道,此事真的与这位师叔有关?

“阁老,此事或许与家师的一位故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