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
还是不救?
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
狄仁杰作为复唐派魁首,如何会见死不救,置太子于险地。
但其实很好理解。
关键就在于陆与带来的库档。
刘查礼和吴孝杰,两人皆是于垂拱五年入京为官。
而就在前一年,也就是垂拱四年。
越王起兵。
震惊天下的越王之乱由此爆发。
至此,狄仁杰心中的疑惑已经被解开大半。
这天下间所有的事都是这样,根本经不得细查。
前一年越王之乱。
第二年,刘查礼和吴孝杰便相继入京为官。
两个官档明显存疑之人,在越王之乱平息后不久潜入京城。
前者伏于朝内,后者伺机接近太子。
其意昭然若揭。
如今内卫已经将整个湖州纳入监控之下,倘若大张旗鼓营救太子,必定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而一旦皇帝得知太子擅自离京,后者必将大祸临头。
届时深入察查一番,牵扯出越王余党来,不仅太子难保,不知多少李姓宗室也会跟着遭殃。
皇帝正愁没有机会除掉他们。
两人对视一眼,皆是看出彼此眼中的凝重之色。
这是个艰难的选择题。
若选择保太子,极有可能与皇帝撕破脸。
平日里一众大臣闹闹情绪,最多喊一喊还政于太子的口号,皇帝多少也能理解。
毕竟皇帝上位的手段着实有些不光彩,下面人心有怨气属实正常。
像是跳得最欢的李昭德,因为言辞太过激烈,才被皇帝下令处死。
其余大臣发些牢骚,皇帝也不以为意。
但越王余党的性质却完全不同。
越王是公然举刀子反叛的人物,其一干党羽也早已登上皇帝心中的必杀名单。
身为当今太子,竟私下与反贼秘密接触,皇帝统治的合法性已经遭受严峻挑战。
自己的儿子带头反叛,何以服众?
若不严厉处置,必有后来者效仿。
废掉太子,已经算是最轻的处罚。
狄仁杰的存在,乃是武周与李唐之间的战略缓冲区域。
一直以来,正是因为他居中调节的缘故,双方明争暗斗的强度才勉强维持在彼此都能接受的区间。
倘若狄仁杰带头力保太子,事情便再无转圜的余地。
但若不救,后果比救了但没救成还要严重。
到时满朝文武,天下百姓都在观望。
倘若坐视太子被废,复唐派瞬间便会四分五裂。
因为复唐派成立之初,其最终目标便是扶太子上位,复李唐神器。
如今他们坐视太子被废,且不提外界的口诛笔伐,只怕内部的人心顷刻间便已经散了。
思及此处,两人皆是无奈长叹。
旁边的曾泰依旧是一头雾水。
他不明白方才还算愉快的气氛,为何陡然间变得诡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