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招募司机,要求:企鹅或者斑马。(2 / 2)

刚刚那一次躲避,以及后续的救车,还能保持速度,哪怕是世界级拉力赛车手过来的,也是很难做到。

“不是,哥们你还倒车呢?”

进入匝道,张凯下意识的顺着后视镜看向后方。

只见那原本被吓傻的错过出口的三大妈,估摸着还是一年两箱油的选手,此时又开始···倒车了。

张凯顿时傻眼。

不是,

你这驾照是哪里买的?

还是捡的?

嘟·····

突然,一辆大运开了过来,沉闷的喇叭声响起。

“哦豁,撞大运了。”

张凯摇了摇头,加速向收费站开去。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

“车辆都准备好了。”

“一共五辆车,都是同标准的改装,颜色和内饰都是一模一样,车牌也差不多,只有单个数字的差别。”

水木街道二十二号

古凡医药公司总部。

古言的秘书刘姐来到了后勤部,询问了古言让她准备的事情。

安排六辆一模一样的国产越野车,挂公司牌照,外表要低调,但要加强安全,尽量保证安全性,稳定性,加强续航等等。

作为秘书,她的任务是负责执行,所以自然不管理由,直观执行。

六辆车,全套加起来,也不过花费了两千万——对于别人来说,是巨款,但对于古言来说,毛毛雨。

零花钱都算不上。

作为贴身秘书,她自然清楚,古言如今的身价,以及公司的现金流有多么庞大。

随着第一批奇凡药物的成功投入市场,市场反应非常良好。

出乎预料的良好。

虽然一开始,她就预测,一代奇凡药物会畅销,但实际情况出来之后,依旧让刘姐震惊——市场欢迎度比她预期的要高很多很多。

从正式投入市场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缺货,即便公司大规模生产,以每天两千万盒的速度供应市场,依旧是供不应求。

如今公司正在计划扩产到每天五千万盒以满足需求。

毕竟,作为一种副作用几乎没有的,能修复神经损伤,针对任何神经痛的非处方药物,实际效用比药监局批准的广太多了。

不仅仅是腰痛,神经损伤,中风后遗症等等。

皮肤麻木,陈年老伤,甚至关节炎都有一定效果,老伤必然波及神经系统,倒也说得通——而这些疾病,几乎书八成的老人都有。

有人受了点轻伤,破了点皮,都要吃一颗——有一说一,吃完还真能减轻疼痛,因为奇凡一代药物会加速神经修复,减轻神经刺激。

因为七块钱的售价,以及非处方药物,导致了药物的普遍性滥用。

不过,确实有效果。

甚至,有人还当成保健品、保护药吃起来了——根据神经科医生的研究,睡觉之前吃一颗,然后再服用助眠药物,第二天起来爽歪歪——头不昏,不胀痛。

也因此,市场需求远比预期高。

公司已经接到一百亿盒口服药物订单,以及数十亿注射剂订单,都是全款。

和己方关系好的几个国家,也批准了上市,大批量订单涌来。

这也就导致,公司的现金流非常高——即便采购了大量设备,扩建工厂,生产药物,现在公司账面上还趴着五百多亿呢。

根本用不完。

而二代药物,实验室毒理研究,已经结束了。

正在申请临床。

“会不会,就是··”

下意识的,刘姐心里思考着。

董事长准备的这些车,以及,购买了三架直升机,组建了一百多人的专门团队,显然是为了一个全国旅游的人准备的后勤。

姥爷在钓鱼,乐此不疲,不需要这些。

那么···

这些东西,是为谁准备的?

是那位从未见面的,研发出来奇凡一代和二代的神秘天才么?

一代奇凡药物,虽然已经上市很久,但依旧一遍一遍震惊医学界——各种研究发现,一代药物的药物成分,仿佛是人体自己生成的修复分子,在修复神经组织的同时,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完美的被人体自身分解能力分解消化吸收。

比白细胞还靠谱。

是一份完完全全的奇迹。

这也是国内这款药物爆火到滥用的原因。

不过,公司也开始联合各医院,以及卫生部展开宣传,即便目前没有副作用,也不应该滥用。

压下思绪,刘姐不再思考这件事。

六辆车都挂牌公司,一百多位后勤人员都不知道要提供后勤的人名字在,长相,后勤团队团队还是古言亲自指挥,说明古言,或者背后那个人不希望人们知道他。

那么,她就不需要思考这件事情。

···

“出门了?”

水星街五十五号。

罗凡家。

“出门了?”

看着眼前打哈欠的大猫,再看了看只留出一个小门供猫儿出入的别墅,林沐呆了呆。

她鼓起勇气,正准备找罗凡,认识一下,询问罗凡如何训练高原荒漠猫,以及,如何群体性改变洛大附近的流浪动物习性。

这可都是奇迹。

林沐想着,哪怕是被欺负,只要别太过分,也忍忍算了。

结果,罗凡出门了。

“去哪儿了?”

林沐眉头皱起。

大门上锁,车库封闭,似乎是出远门了。

“找人问一问吧。”

想了想,林沐拿起了手机。

她有苏栎的微信。

···

“董事长。”

林陌走进古言办公室。

看到了正在沉迷学习的古言。

她没有出声,而是走进办公室,发现古言桌子上是一本基础的生物医药以及制药书籍,还有几十份相关的基础专业论文。

看到这一幕,让林陌颇为惊讶。

作为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学习科研技术,倒不是没需要,有技术眼界的人,对公司技术把握会更合理。

让林沐惊讶的是,桌子一旁,古言正在书写的笔记本上,已经梳理出这一本基础书籍的知识脉络。

笔记本上的笔记,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几乎可以作为专业教案,教导专业人士的那种——即便是她,也做不出如此完善的知识脉络。

这需要对基础知识完全掌握,并且有着本质的理解。

这一点,即便是她也欠缺火候。

而新技术科研,尤其是他们这一行,对基础要求非常高,她见过很多天才,都是败在了基础知识上。

没有夯实的基础,你怎么探索高峰?

但古言···

竟然也是个生物医药学的天才?

比她还厉害的天才?

林陌静静地站在古言身后,看着古言以一种惊人的速度,阅读完整本书籍,并记录下详细的,完善的,脉络清晰的读书笔记,心里是浓浓的惊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