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嘿嘿,这背真白啊(大章 )(2 / 2)

见电视哼哧哼哧的抽噎,张玉斧想起了他童年的一道甜品。

“小电视,别哭了,走去干爹家,干爹给你们做冬瓜糖。”

“叔,啥是冬瓜糖啊?冬瓜也能做糖吗?不都是炒着吃吗?”

“没见识了吧,走,都跟我回家,看老叔我给你们做冬瓜糖,保准你们都爱吃。”

领着五六个小家伙一起回家,让他们在堂屋坐着看电视,张玉斧拿着菜刀到小菜园摘冬瓜。

挑了一个二十斤左右的,砍断瓜蒂摘回来,将冬瓜洗净,削去外皮,去掉内部的瓤和籽。

然后切成手指大小的冬瓜条,到仓库拿点石灰用水化开,把冬瓜条都放到石灰水里泡一会儿。

一直泡到晚上7点多,将冬瓜条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石灰残留,直至冬瓜条不再有明显的石灰味。

然后把冬瓜条上的水沥干,把冬瓜条倒到白糖里,一起下锅翻炒,直至糖都融化,包裹在冬瓜上面,关火之后继续翻炒至起霜。

把锅里的冬瓜糖用框子盛出来,一人分一把,让他们拿回家吃。

“干爹,你对我真好,要不我和冬青弟弟换换吧,我当你儿子,把冬青给我爹。”

“咋啦,这会儿知道干爹好了,上次我让你吃王八裙边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说我是大坏蛋呢。”

抱起电视,又给他拿了一兜冬瓜糖,送回家的时候正撞见张玉桥过来接他回家吃饭。

小家伙一看到亲爹,干爹都不要了,非要张玉桥抱他,不知道跟谁学的,还学会告状了。

“爸,我妈刚才打我,你给我报仇好不好,我给你冬瓜糖吃。”

“我不吃,我打不过你娘,她原来学过武。”

“那我也去学武行不行?”

“行啊,等你6岁了,我就送你去少林寺,去当小和尚去。”

问了下张玉桥地里的情况,知道他还有三亩多地没种,张玉斧就安排他先顾着地里,等天晴了先把庄稼种上,他出去送几天货。

“去把锅刷了去,你弄的你收拾,我不想动。”

“行,那看着儿子,别让他吃糖,这小子一会看不住就要偷吃。”

到厨房把锅一刷,张玉斧就抽出一支烟,坐在过道上边抽烟边清理鞋子。

村里的路要到05年左右才会修,现在还都是烂泥路,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反正张玉斧是走的够够的了。

“桂兰,你说我明天去砖窑厂拉点煤灰把咱们入村的路垫垫怎么样?”

“你去问问村长啊,你问我一个妇道人家有啥用。”

“也是,那我明天去问问村长去,我觉得对大家都好的事情,他那里应该也没问题。”

两人收拾收拾睡觉,刚下过暴雨的夜晚,还算凉爽,微风一吹,蚊子都少了。

转过天,天气晴朗,大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鱼塘里的青蛙在“孤寡孤寡”的叫着,张玉斧起床刷牙洗脸。

自己都刷完牙了,老婆还躺在床上睡懒觉,张玉斧就进屋喊她,“桂兰,起床了,你是不是病了,去三叔那里看看吧!”

“我没病,就是这几天有些懒,不太想动。”

“那你再睡会儿,今天我做饭。”

到厨房把早饭做了,张玉斧又喊了一声,张桂兰起床吃饭,张玉斧则出门去找村长。

“叔,我想跟你商量点事。”说着递给村长一支烟。

“说,你小子一说肯定是大事,你说说我看看能不能给你办。”

“也没啥大事,就是我想着进村的路,有点太烂了,我想去砖窑厂拉点煤灰碎砖头垫垫,你看能不能找几个人铺一铺路。”

“可以啊,这是大好事,不过玉斧,你光修你门前的路,有点不合适吧。”

“那有啥不合适的,我出的车子,烧的我自己家的油,煤灰碎砖头也是我去要,难道我还给全村铺路啊。”

村长就是有这个意思,见张玉斧不好说话,深吸了一口手中的烟,“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把村民代表喊过来,咱一起商量商量,也不让你白干活,到时候各家都拿点,咱把村里修个垫土路怎么样?”

“要想富,先修路,我觉得可以,就怕别人觉得不可以。”

村长见张玉斧松口了,“先商量商量呗,你在这等着,我去喊人。”

这刚下过雨,各家的农活也只能先放放,这会儿都在家闲着呢,听到村长喊人,一个个叼着烟就过来了。

“村长,啥事啊?这大早上的。”

到了村委,先安排他们都落座,村长坐在主位上发话,“喊你们过来是有点事情,刚才玉斧找到我,他说想去拉点煤灰碎砖头想把村里的路修一修,我想着不能让他白干活,咱看看能不能各家都拿点,到时候路是大家的嘛。”

听村长说要修路,年龄大一点的是一百个愿意,年龄大了腿脚就不方便,现在村里这路,走两步一滑,真要是摔倒了,真有可能起不来了。

“我同意村长的意见,咱们村里的路早就该修了,隔壁人家马家河子是沿着省道两侧盖的房子,咱们是一侧挨着一侧不挨着,主路一到下雨天又是泥又是水的,实在是不方便。”

听了老队长的说法,其余人也觉得应该修修,可让他们掏钱,他们还是不太情愿。

这年头挣钱不容易,可花钱可就太容易了,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千把块钱,这修桥铺路自古都是大花销,他们觉得自己不一定承担得起。

张玉明家里就比较穷,他孩子多,老婆又有精神病,所以他出不了门打工。

只能靠着几亩地,交完公粮给孩子交交学费,其实不剩啥钱,一年连200块钱都攒不下来。

“村长,修路我没啥意见,我也觉得该修,就是吧,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我家里啥样你也都知道,真要是要交钱,我恐怕是真拿不出来。”

听了张玉明的话,有几个家里确实贫困的纷纷附和,办公室里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各人都在找理由不掏钱。

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些人想拿钱,有些人确实是拿不出钱,愿意拿钱的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大家都别争了,我提个方案,你们看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