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闭眼,收起心中万千思绪,深吸一口气。
再睁开眼,已是心境清明。
修内丹如炼外丹,逃不过打磨丹材、熬炼、淬丹等手段。
第一步,便是打磨丹材,厚实灵根,使灵根能够吸附天量灵气,搅起丹田气海作周天自运,并最终凝成“黑丹”,亦即金丹之雏形,也即丹材。
这一步,谓之培丹。
培丹也大有讲求。
若是培植黑丹浅薄,则不容易带起丹田气海为聚拢真气,作不起周天自运,成不了金丹。
可若是一味求厚重,易尾大不掉,在淬炼“红丹”时又不容易炼化通透,最终功归一篑。
而所谓的厚薄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地而迁。
无端变化,只能由修士琢磨。
方寸之间的微妙所差,亦是金丹成与不成的关窍所在。
不知道有多少修士,连这金丹第一步都跨不过去,落得个死于天雷的下场。
于莫问而言,这一步倒没那么凶险。
源一灵根已经足够强盛,只消稍稍催动,便能引其搅动丹田气海作周天自运。
他现在要做的,便是锦上添花。
这比之一般修士所需的雪中送炭要容易许多。
莫问将盛有星河沉沙的景泰蓝瓷瓶取出,捏在掌心。
此物还是当初宋思明与李青兰为了答谢他救命之恩,搜罗而来交予他的。
足足有九两之重,够得修炼数次金丹。
他一伸手,将瓶塞拽开。
那些星河沉沙瞬间如同萤火虫一般,化作星星点点的幽蓝色荧光,争先恐后要飞出来。
莫问瞅准时机,凑过鼻子一吸,那些星河沉沙瞬间便逃不出去,钻进莫问的鼻腔。
估摸着差不多,莫问当即又将盖子合上。
星河沉沙乃是九天星辰之光在阴寒之气最重之时,才会被七洲之地的活水所留,化为砂砾一点,沉入河底。
要在泥沙滚滚的大江大河之底,找到这么一颗微小如芝麻的星河沉沙,其难自不待言,价值更欲连城。
千百年来,修士们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找来星河沉沙结丹,为的便是星河沉沙自带的那些星辰之力。
既可增厚灵根之势,又少加灵根之重,便与第二步淬丹。
没有星河沉沙,也有其他天材地宝可供代替。
但那些天材地宝往往将灵根之势增到足以带动丹田气海周天自转时,灵根也早已被增重到了一个不可能被“烧透”的地步。
莫问小心翼翼的操使着星河沉沙,一点一滴的将那些蓝色的光点一点点的朝着源一灵根落去。
随着那些轻若微光的星河沉沙逐渐附着在源一灵根之上,又逐渐散去星光,原本如同树木一般的源一灵根逐渐被堆积成一个上下尖中阔的梭子状的黑茧。
“差不多了!”
莫问不敢再加,生怕给淬丹添麻烦。
他尝试着运转功法,那颗黑丹马上开始疯狂的搅动着丹田气海。
只见那气海飞速的旋转着,不一会儿,便已形成风眼。
而那黑丹正处在风眼之中,疯狂的吸纳着真元。
“好!”
莫问忍不住低低庆贺一声:
“丹田气海周天自转,这第一步成了!”
随着黑丹的不断自旋,原本橄榄状的黑丹逐渐变得如鸡蛋一般,到最后,竟如黑珍珠一般圆润。
而随着丹田气海的周天自转逐渐加快,那处在丹田气海中间的黑丹也开始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似乎随时便会崩溃!
终于,在吸纳完一缕真元后,黑丹停止吸纳真元。
整个流动的周天气息也戛然而止。
那颗圆满无缺的黑丹上突然出现了一道道裂缝。
从裂缝中透出阵阵红芒,如岩浆般透出阵阵炽热焰浪。
随着裂缝的增多,黑丹轰然瓦解,瞬间爆为了一片灰黑色的混沌云雾,充斥着整个丹田气海。
而在那无边迷雾的中间,似乎潜藏着一片拳头大小的鲜红色光晕,在迷雾的遮掩下看不大清。
“好了!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