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母只好依着女儿,依依不舍的扶着女儿出了家门。
这件事几天后。
顾乐悠有天起床,眼皮一直在跳。
俗话的说的好,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今早起来右眼皮一直跳,估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
果不其然,他做完了早餐,正要招呼父子俩吃饭的时候,就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敲门声。
而且还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她以为是爹娘有事找她,结果开门一看是她最不想见的人。
大伯母,杨氏又找上门来了。
虽然她不想见到这个大伯母,但是还是出于礼貌,把大伯母迎了进来。
“大伯母,你找我什么事,别又是为了名誉的事情来找我,我可更说你我不管这个事情的。”
“你这小丫头片子倒是聪明的很,我确实是为了我家闺女的事情来,你这个骗子,你当初不是说,小神医有了未婚妻,可是外面可怜他没有未婚妻啊,还差点娶了村长家的闺女。”
“可是村长家的闺女,那纯属是个误会,他不是已经跟其他人家的儿子定亲了吗?我们可是都知道的。”
说起村长家的闺女阿妞顾乐悠是有印象的。
阿妞都已经和镇上另一个村子一户人家的一个儿子定的亲。
据她所知。
那户人家的儿子,虽然长得周正,但是有点跛脚,不过人勤劳肯干,是个很好的人,村长媳妇虽然有些不乐意,但是这门亲事村长已经答应下来了。顾乐悠他们也不用有所顾虑。
他们不提起村长家的闺女还好,一提起大伯母就气不打一处来。
“你说你这孩子天天胳膊肘往外拐,你能帮村长的闺女向小神医提亲,为什么就不能向着你姐姐一点,那可是你亲堂姐,再说了,我们当初那么求你,你要是敢动动你的嘴皮子,你的堂姐早就嫁出去了,何必还要等到现在,连个上门提亲的人都没有。”
顾乐悠都有些无语的,大伯母本身就是个媒婆,自己的闺女嫁不出去能怨谁?要不是他当初做的那些坏事被县令大人还有来查案的苏大人知道。
又何必弄成如今的样子,没人上门提亲,这只能怪他们自己家的闺女不争气,能怪到他这个已经出嫁的侄女头上吗?
路延见状赶紧出来劝。
“大伯母你本身身为媒婆,自己闺女的婚事就不用我们这些做小辈的插手了,你自己去处理不。就。好了,再说了小神医到底有没有媳妇,也不需要你这个外人来操心,就连我这个结拜大哥都没有掺和,你跟着掺合什么呢。”
路延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大伯母的火气立刻就上来了。
这个杨氏倒是觉得,他这个侄女和侄女婿根本就没有把他这个做伯母的放在眼里。
于是他又大声的嚷嚷,左邻右舍又凑在他们家门前看热闹了。
一看有这么多人来了,大伯母的底气立刻就足了。
“你们来评评理哈,哪有一个做小辈的,这么跟长辈说话,再怎么说,我也是他们的大伯母这么不把我放在眼里,那还得了。”
“顾家老大家的,你又来找这小两口干什么?又不会又是为了你家闺女的事情,你家闺蜜那德性好好在家呆着就行了,干嘛要去祸害别人家的小子呢。”
有个和她不对付的大娘说道。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我家闺女不是挺好的,最近挺安分守己的在家里。”
说起大伯母这个媒婆,他们还想起一桩事来,这件事,顾乐悠的印象倒是挺深刻的。其实大伯母之前不是媒婆的,自从生了明月以后,她不想下地干活,所以就给自己找了个干活的。
所以她就干起了媒婆的行当。
头一两年还挺好的,有保煤成功的。
可后面她尝到了这能挣到钱的甜头,以后就昧着良心。
昧着良心坑害人家姑娘了。
她总以为不会被人发现,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有一天,那家姑娘的父母找上门来说要拉着大伯母去官府求县令大老爷做主。
大伯母这才害怕了,那一年的顾乐悠才15岁。
他们这种农户人家的孩子,过了15岁家里人就开始给他们找婆家了。
被大伯母坑害着,那户人家的闺女也才16岁。
他们以为大伯母给他们介绍的是一户好人家,可却是比他们家还穷的一户,人家欠了一屁股赌债不说,他的那个丈夫还是赌成性,又爱喝酒。
这个闺女嫁过去没有多长时间就被打回了娘家。
说什么两人都要和离,还好那家的父母明事里放了这个姑娘,否则这个姑娘不得活活的被那家的儿子打死。
闺女被送回了娘家以后,这对父母气不过,立刻就来找了大伯母。
因为大伯母收了这两家人的钱。
大伯母还以为这件事一定会很好解决的。
“顾家老大家的,我一个好好的闺女,差点被那家人给逼疯了,我闺女嫁过去一个月差点没被打死,你这昧着良心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还敢说我们的银子,真的是丧尽天良。”
这话是那个姑娘的母亲说的。
那个姑娘的父亲气愤不已,拉着大伯母就要去见县令大人。
“你这个黑心的女人,赶紧跟我去见县令大人,我们两家把话说清楚,把该赔的钱给赔了,要不然我闺蜜这罪都白受了,一个好好的姑娘被你们家害成这样子,你们家要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说法,我一定把你们家给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