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历史新篇(2 / 2)

首长对竹下雅人的印象特别好,这主要和他的换位思考方式有关。

一般情况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都有三免五免政策。也就是外资企业来华的前几年,政府执行免税政策。

竹下雅人经过一番思考后,主动将三免五免削去大半。

他只要求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半税。从第三年开始,申城皮箱厂便开始全额纳税。

当然,竹下雅人这样做,其实并没有亏多少。

申城皮箱厂属于星海投资的代工厂,利润本来就比较微薄,就算全额纳税,也根本交不了多少。

用一点点钱财换取政府的好感,何乐而不为呢?

要知道,既能帮助政府解决就业,又能帮助政府赚钱的企业,永远都是政府心目中的香饽饽。

如果企业遇到困难,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会很快得以解决。

除了税收方面,竹下雅人另一个思索,是市场方面。

竹下雅人和申城签订的是全额出口合同。

也就是说申城皮箱厂生产的拉杆式旅行箱,不能在本土售卖,只能用于出口。

只花钱不赚钱,还帮着赚美元,申城自然无比欢迎。

当然,这方面松本制造退让的同样不多。

中国目前还比较落后,很少有人能消费起松本制造的行李箱。

就算是进入国内市场,一年的销售额也非常有限。

不如舍弃这一点点的销量,换取地方的好感度。

反正合同每5年一签,不是永久的。

等到这里消费能力提升上来,对于市场的限制,估计早就废除了。

互相客套了一会后,双方开始例行的讲话。

竹下雅人是工厂的主人,所以第一个发言。

至于首长,作为今天最重要的来宾,则压大轴发言。

讲完话后,竹下雅人笑问:“中午了,应该都饿了吧。公司已经在附近订了饭桌,我们出去吃?”

首长和蔼的说:“还是别浪费了,就在食堂吃吧。”

“行,那就食堂。”

眼下中国的物价很低,所以申城皮箱厂的食堂非常不错。

不仅有海鲜河鲜,鸡肉猪肉同样管够。

“伙食很不错嘛。”

首长看着眼前的猪肉和鸡肉,挑眉感叹。

就算是政府职员的员工餐,都不如眼前。

鱼虾还好说,猪肉和鸡肉是真的没有这么多。

“嗯,这是我们的原则。只有工人吃的好,工作才能做得好。”

拉杆式旅行箱目前还是暴利行业,这点伙食费根本不算什么。

并且就算过几年拉杆式旅行箱进入存量市场,申城皮箱厂的伙食依然不会降低。

一方面,中国的物价非常低,这点伙食费根本不算什么。

另一方面,申城工厂的工资支出很少,利润空间依旧非常大。

不过,为了避免浪费。

工厂并没有实行免费就餐制度,工人打饭还是需要花钱的。

当然,大家也只需要花费很少的钱,大头都是工厂补贴,类似于后世的公务食堂。

吃过午饭,市政府的领导下午又视察了大半个小时,这才重新返回政府办公室。

能抽出大半天时间,已经是非常重视申城皮箱厂的体现。

第二天一早,竹下雅人看着报纸上的新闻,幸福的在心里喃喃自语:“又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新的痕迹,真好!”

如果仔细算的话,他一共在中国报纸上3次留痕。

第一次是达成投资合作协议,第二次是进行工厂奠基。

眼下工厂正式开工,则是第三次。

稍微有些遗憾地是,每一次都不是主角。

不过这也没办法,他是客人,能捞到个二号位置,都已经是比较重视经济发展的结果。

翻看完报纸,竹下雅人抬头看向申城这边的负责人角田弘毅问:“工人的招募,是按照我的要求做的吗?”

角田弘毅坐直身体道:“嗨,完全按照会长的指示行事。”

竹下雅人满意的点点头:“嗯,那就好。”

申城皮箱厂的工资非常高,差不多是同时期申城普通职工的1倍,因此竹下雅人特意制定了一个针对普通工人的招工方案。

每家每户,最多只允许招募一人。

这样做有两大好处。

一方面,不会造成家庭间贫富差距过大。

另一方面算是未雨绸缪。

申城早晚要进行国企改革,很多家庭将面临失业问题。

申城皮箱厂每个家庭只招聘1人,说不定可以让更多的双职工家庭,躲过这次经济灾难。

“这个政策要一直执行下去,后面的招工同样按照这一方案执行。”

“是,会长!”

角田弘毅快速记在笔记本上,心里已经将这件事作为头等大事。

因为,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会长说起这件事。

“还有,食堂也要注意一下。”

“行李箱虽然不是重体力活,但同样非常辛苦。所以工人们必须要吃好,以后每餐也都要有猪肉。”

“请放心,猪肉供应非常充足。”

食堂是贪腐的重灾区,所以角田弘毅亲自抓这件事,从而避免出现严重纰漏。

“嗯,不错。”竹下雅人满意的点了下头,然后继续说:“不过你也要注意一下。很多工人舍不得吃,会将肉留着。”

“你想想办法,最起码要保证工人中午可以吃掉一半。工厂工作还是很辛苦的,要保证工人营养。”

中国现在还处于贫困阶段,就算是大多数申城人也不例外。

很多皮箱厂的工人都舍不得吃中午的肉菜,留着晚上给孩子吃。

中午的时候,竹下雅人就注意到,不止一个工人选择留菜。

“这,嗨!”

角田弘毅是40年代初出生的,同样经历过贫困年代。

竹下雅人这边刚说起,他立马就理解其中内容。

不过对于这方面,他也不知道要如何解决,回应的不太坚决。

“如果你不懂的话,可以问问铃木桑。他经历过类似时代,应该有解决方法。”

松本制造的铃木善介,日本战后困难时期就已经在工作,这方面经验绝对丰富。

“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