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本官也不会饶过。”
翰林官们自是人人称是。
柳贺也领了写文章的职责,见身旁同僚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他也不由多了几分认真。
罗万化不由低声道:“泽远,你是晚上出去……”
柳贺苦笑道:“一甫兄,小弟可没有那种兴致,不过昨晚看书有些迟了,早上又醒太早罢了。”
“这敕书你当好好写。”罗万化提醒道,“你一贯有才学,若是敕书得了阁老称赞,日后便不必担负这修书之责了。”
诰敕之事原本是由内阁负责,嘉靖年间,因张璁之言,嘉靖罢了内阁诰敕侍郎,而将诰敕官以翰林院词臣为之,而负责诰敕的翰林虽仍挂着翰林之职,但修书、修史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自然就可免了。
毕竟内阁事务为重。
众翰林接了任务,自然以这敕书为重,柳贺却不慌不忙地将《实录》的几个条文写完,反正丁士美也未催促,他只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就行。
忙完条文,柳贺又将韩愈《贺雨表》读了一遍,他原本就很喜爱韩愈的文章,科考中练文章时也极力向韩愈靠近,而到了翰林院中,众翰林作文章时也以韩愈《贺雨表》与柳宗元《代柳公绰谢表》为范本。
这起源于洪武朝时,太/祖命翰林院选择“唐宋名儒笺表可为法者”,众翰林衡定再三,最终以这两篇为样本,之后翰林文章便依此而作。
柳贺泡了一杯茶,配着赵志皋带来的果干吃,出过汗之后,思绪仿佛也更通畅了。
柳贺有一阵没写文章了,但文章功底依旧在,他磨好墨,闭目沉思了一会儿,腹中酝酿着敕书的格式。
思索了约莫一刻钟,柳贺才在稿纸上动笔,写这种文章的重点是要打好腹稿,不能一边想一边写,柳贺思考得慢,写起来速度却很快,不过一会儿,他便将一篇完整的敕书写完。
柳贺刚刚搁下毛笔,丁士美便自里间走出:“还有哪一位翰林未交?”
应声者不过三两人而已。
柳贺原本觉得自己写得挺快的,此刻才蓦然意识到,他居然是最慢的几人之一。
他当下便也不等了,将自己的文章交予了丁士美。
此刻窗外天色已经有些发暗,柳贺与诸同僚拜别,不紧不慢地向会馆走去。
……
柳贺在掰指头细算纪娘子与杨尧来京的时间,不管怎么说,他一个人住在会馆里终归有些寂
寞,读书时还有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