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炎黄中文www.yhzw.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表现卓异者,选来选去还是得王锡爵顶上。
王锡爵对科试可谓驾轻就熟,毕竟顺天乡试主考都干过了,众翰林中,他是最熟练的一位,出题及收卷的流程都很迅速。
出过题之后,各同考官便移至考房等待分卷。
柳贺手下也有几员阅卷官,都是白发白须,经验比柳贺这个房官要丰富得多。
万历二年会试共有考生近四千五百人,录取贡士却只有三百元,比上一科少了足足一百人,竞争力可谓十分激烈。
柳贺这一房分到了近四百份考卷,堆在桌上可谓十分骇人,就拿第一日的考卷来说,它就等于柳贺一天写七篇文章、写满一年的量。
“不多言,尽快批阅吧,总裁催促起来,你我都担不了责。”
柳贺与几位阅卷官先将几份有明显错漏的考卷筛落,再将考卷平均分配到几位阅卷官手中,他自己也看了一部分考卷,之后众阅卷官挑中的考卷也会汇总到柳贺这边,由他决定优劣。
从某种程度上说,柳贺完全可以决断一房考生的生死。
考卷数量繁多,但留给考官的时间却很少,好在柳贺读书时就比常人快许多,他将一份考卷迅速看完,之后便作出点评。
治《诗》一经的考生数量多,因而考生的文章水准相对要高一些。
柳贺迅速地筛出近十份考卷,又留出两份作备卷,之后还将几位阅卷官交上的考卷一一研读。
他做事时的专注度非同寻常,一旦投入,效率比常人要高许多,几位阅卷官只觉柳贺唰唰读卷、唰唰评点,便将大半考卷都筛落了。
柳贺是第一次参与会试的阅卷,几位阅卷官虽没有进士功名,但会试阅卷的经验却比柳贺丰富得多,几人眼下反倒心忧柳贺不懂阅卷的规则,将考生的佳卷错失了。
然而,几位阅卷官再去查看时,发现被柳贺挑中的考卷果然是他们此前认为更胜一筹的考卷,便也稍稍安心了。
几人转念一想,柳三元文章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天下士子都读过他会试时的文章。
柳贺入翰林院后早早晋升日讲,据传他授课严谨,天子与首辅也多有夸赞,此前柳贺被言官弹劾过一次,他的辩疏同样有文有笔,令人回忆起柳三元殿试中的风采。
翰林院集结了一群词臣,柳贺在其中都堪称佼佼者。
阅卷官中有一人姓谢,柳贺将他交来的二十多份考卷看完,其中出色者被他留
了下来,柳贺觉得还有不足的便放到